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血管健康如何评估?这份指南给了官方回应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3-21

来源:心希望快讯    


血管健康如何评估?这份指南给了官方回应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的推算数据显示[1],我国CVD现患人数达2.9亿,且2015年CVD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可见,防治CVD刻不容缓。心脏、脑、肾和其他组织病变与病理结构变化导致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受损密不可分,因此,评估血管健康状况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有效策略。基于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学分会血管专业学组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联合颁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评估系统应用指南(2018第三次报告)》[2],以指导国人的血管评估。


适用人群

指南不仅适用于健康人群,还适用于已经存在危险因素人群和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适用范围较广,具体如下:


1.年满14周岁以上的人群。


2.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3.有长期头晕,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4.已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或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5.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肾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缺血性肠病等病史明确者


早期综合评价指标

指南中的推荐指标多为无创检查、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好、经济适用。


1、血管内皮功能评估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对于早期识别、预防管理及有效干预血管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2、脉压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范围为30~40mmHg。受检者要求:安静休息5min,测量当天禁止饮酒,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和引用咖啡,排空膀胱。受检者取坐位,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具体检查方法:

①将袖带紧贴在被测者右侧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2~3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 mmHg,然后缓慢放气。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1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消失音)。

②相隔2min重复测量一次,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3、利用超声技术评估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


4、动脉硬化的评估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动脉功能改变可以由动脉僵硬度进行量化评估。


5、踝臂指数检测

欧洲心脏病学会退出的指南指出,对于下肢动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踝臂指数(ABI)是一线的无创检查方法。分别以测定的下肢收缩压与上肢收缩压中较高的一侧收缩压相除,所得结果即为双侧ABI。与其他诊断手段相比,ABI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常规检查。


6、桡动脉脉搏波形分析

通过检测桡动脉的压力波形分析得到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也是反映动脉弹性的两个参数。


7、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

CAC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主要有三种方法:Agatston积分、容积积分和质量积分。


8、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


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能够自动连续记录24 h之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最高值及最低值等参数。动态心电图(ECG或Holter)可连续记录24 h的心电图变化,包括心率、心律分析、ST-T节段分析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其操作简便、无创伤,被指南推荐监测其变化,目前已经普遍用于临床实践。


9、生物标志物及检测

血管相关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有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B型脑钠肽、D一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等。


10、基因遗传学评估

基因和环境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创造了动脉硬化的易损性,而是否或何时发生临床动脉硬化由环境因素决定。


除更新一系列血管评估的检测和指标外,指南还介绍了2015年提出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并展望了血管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


- END -


/ 相关阅读 /

·2019年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来啦!


/ 推荐阅读 

·



阅读40869
健康 如何 评估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