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对他的追捧就像蝗虫,终将奔向下一个网红

作者:Vista看天下 来源:Vista看天下 公众号
分享到:

03-23


在中国的舆论场中,明星会flop,网红会过气,但是对“奇特的流浪汉”的好奇,却永远都是新鲜的。

今年份的网红拾荒者,是这位名为沈巍的中年人。




01

从“流浪大师”到“流量大师”


这两天频频出现在短视频和新闻的沈巍,如果不是饱读诗书,像个布道者一样为围观者讲解驳杂的文化知识,恐怕也不会引来这么大关注。


而他本人反复强调自己并非什么大师、否认名校背景传言的谦和态度,反而更激起了大众心中“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逆反权威心理,引得围观群众对他啧啧称奇。



突然的走红后,被各种传言包围的沈巍作了一份自述。外人读来,其实其中心酸更多。


沈巍自称,他在早年的人生选择上和父亲有冲突,在压力下被迫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了审计专业,毕业后也进入审计局工作。


但在这份工作中的遭遇成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由于小时候穷,沈巍从小到大都保存了捡垃圾的节约习惯,他在工作中也总是习惯性地在垃圾桶里翻找。但在领导和同事眼中,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经病。


沈巍称,1993年领导主动找到他,给他办了病退,所以他才有了传闻中每月2000元的公务员工资。



回到家中,家人也同样认为他精神不正常,沈巍还两度被送进精神病院。


与工作决裂,与家人疏远,被房东撵走,种种这些经历后,沈巍从09年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流浪汉。


他以捡垃圾为生,但从不认为这是苦难,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接济,因为他觉得这是自食其力。



最让旁人觉得刷新价值观的莫过于,大家会觉得拾荒者都是因为穷苦吃不上饭才勉强成了这个样子。但在沈巍眼中,垃圾分类是全世界都在倡导做的正确的事,以此为生也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甚至希求社会能理解他为什么坚持。


来源:红星新闻


经过几天的发酵和信息挖掘后,更为立体的沈巍或许比那个讲解国学文化的沈巍更能凸显其被另眼相看的独特性。


他执着甚至偏执地地把一种不为世俗认可的生活方式坚持这么多年,并且内心真正坚定地相信它,在某种程度上倒真像个“高人”。


但大众对此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沈巍走红后,立刻有许多人闻风而来,围在他的居所外合影、直播,蜂拥而上的围观甚至让他都无法正常生活了。




这很矛盾——人们追捧的就是他像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却又要横插进这份被构造出来的隐士生活,用互联网的喧嚣破坏他的怡然自得。


大概在互联网的围观力量下,“隐”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02

从泥里挖宝


沈巍早就不是第一个被网络围观的“小人物”,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从10年前到现在,我们该发现了——大众永远都喜欢观赏那些内心与表面处境“表里不一”的普通人。


沈巍的横空出世,让人很容易联想到2010年的初代网红“犀利哥”


同样是街头拾荒者,犀利哥是因为眼神中那抹看破世事的酷而走红。这种复杂的气质之迷人,让人可以忽略他在异乡街头流浪可能遭受的精神困扰。



同年,当时还只是个小朋友的“杀鱼弟”也一度成为被追捧、被围观的焦点。


他在父母的杀鱼摊儿上身手利索、眼神冷酷。一个小孩子被迫早早活成斗士的那股酷劲儿,再一次折服了对这种草根故事充满幻想的网民。



在生活的泥潭中摸爬滚打的外表不好看,但却有一颗不羁的灵魂(至少看客是这么理解的),这种反差就是犀利哥和杀鱼弟当年走红最直接的原因。


从2012年出名、到现在也经常被惦记的青岛拾荒者“大喜哥”,更是把这种引人关注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一次本地社会新闻,人们偶然认识了这个爱穿女装并打扮得十分夸张的老大爷。



大喜哥是一个没钱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者,他这副打扮在正统的社会观念中格格不入、甚至吓人,他却只能用这种方式做真实的自己。


从走红的那天开始,大喜哥就注定是个不普通的被观看者。只不过从前获得的是指指点点,如今却是年轻人的敬佩和感动。


因为他尽管境况窘迫,却一直热爱读书、坚持写日记,积极面对生活,还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出版成书。


对于现在这些丧气的年轻人来说,大喜哥就是一碗浑然天成的心灵鸡汤——“他都在这么努力地生活,我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无论是今天的沈巍,还是此前的“底层网红”们,他们平时明明是隐身的,一旦进入大众视野却显得那么不凡:


外表肮脏却灵魂纯净,甚至还有更高的、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在如今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好像必须要找到这么一个寄托,就像是在污浊的泥潭中挖出一块宝——


看到我期待的境界有人真的顶住苦难做到了,看到真的有人身处阴沟却仰望星空,才能确认“这个世界还没那么糟”。


尽管他们身处的“阴沟”在大众的标准中,已经够糟的了。



03

注意力是门生意


换个角度想想,这突然造起的神坛对于被追捧的人来说,也不太公平。


这些突然被观看、被走红的普通人只不过是过着自己眼中的寻常生活,无意间成为了旁人眼中值得赞美和标榜的“不寻常”。


如果我们必须要把一个好好活着的普通人拎出来,强行让ta的正常生活成为被观赏、把玩、评判的对象,自顾自地为ta预设苦难再消解苦难,才能安放自己那些“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追求……


那这个世界好像确实也没好到哪儿去。



当然,不能否认,对“隐形群体”的关注有时带来的是善意,和对某些社会共识的推进。


比如这7年来网络对大喜哥的关注,主流的声音从嘲弄和谩骂,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理解和尊重。


许多人愿意为他提供帮助,新闻的曝光和讨论也让舆论自发地关注起跨性别者群体,推动着社会对性少数人群的了解和接纳。


这样的注目,至少能让以后的“大喜哥们”有可能获得一个更为友好的生存环境。



但是,当我们对这些“网红”报以关注的时候,却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视线如今有多么值钱。


争夺注意力的时代里,谁都想操纵大众的目光,谁都有可能手握这种权力。


自然,谁也无法保证自认为善意的视线,会不会成为有心之人谋利、甚至不惜伤害当事人的工具。


曾在央视节目一炮而红的“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之后却和老家的乡亲陷入了“农夫与蛇”的处境。


朱之文的乡亲们看准了他的慷慨,一味地向他索取,就连他回到老家在路上走几步路,一度都要被十几个甚至数十个手机团团围住。


围住他的人知道他出名,拍摄他就是为了把他这副样子传播出去、获得关注。他们发出嘲弄的哂笑,就好像他只是一个被肆意围观的动物。



犀利哥因为别具一格的街头混搭风走红之后,很快便成为服装品牌的宠儿。


有人找他合作、推广,甚至成立了“犀利哥”服装品牌,推着他从早已习惯的流浪生涯中走出来,突然变成一个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走秀的人。



据当时报道,在第一次的表演前,犀利哥十分畏惧,经过家人的极力劝说才敢登台。


可是他表现得十分拘谨,根本不见了那张街头抓拍中的犀利,让现场观看的观众大失所望。


台下的犀利哥被观众纷纷求合影,也显得手足无措,就像个只是用来被摆拍的道具。



当时犀利哥的合作人回应大众的质疑时称,他也是好意,想帮助犀利哥能自食其力,顺利地回归社会。


我们无法对“注意力争夺战”的胜利者诛心,只能感叹,决定好奇和猎奇的那条分界线,其实不在大众的手中掌控


人们观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可能就会忘记,其实这些“底层网红”最初打动人的不是刻意展示什么,恰恰只是一种不在意他人视线的质朴。


不过,大众的健忘在此时倒像是一件好事了——


人们的注意力就像成群结队的蝗虫,此时涌向这一片麦田,索然无味之后又会闻风赶向下一个战场。


所以,“流浪大师”其实也不用担心。他想回归的平静,注定很快就会到来。



· END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或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在看”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阅读37913
举报0
关注Vista看天下微信号:gh_52a264d064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