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宣传口号都说:历史比小说更精彩。是,确实如此。
于是难免有人问了:中国历史那么宏伟,那么诡谲,那么混乱,像魏晋南北朝,那么精彩血腥华丽多彩,为什么中国不能以此为底本,拍出个《权力的游戏》呢?
这么说吧: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有篇小说《奔流》,单写公元508年,北魏与梁的钟离之战。小说很好看。出场人物都是名人:梁武帝萧衍、韦睿、杨大眼、元英、曹景宗、邢峦,顺便回顾了梁代齐,主视角则是白袍将军陈庆之,末尾浮光掠影地描述了七千白袍入洛阳的传说。
但那么厚一本书,也只能写那一两年的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跨度长达近百年,但其实有超过80%的篇幅,云集在公元207-234年(即卧龙出庐前后到五丈原)。
历史和文学,就这么不同。
一是,时间跨度问题。
《权力的游戏》剧集故事繁复华丽,但其实聚合在一两年内发生。
反过来,魏晋南北朝乱事极多,但分布太散。如果单写那些大事件,比如八王之乱,比如参合陂,比如钟离之战,比如兰陵王破阵,比如祖逖北伐,大家都说好看。都拍出来,每件事之间都要隔几十年,观众们才没兴致呢。
二是,人物视角问题。
《权力的游戏》秉承原著,有一个“视角”的存在。每本书视角人物,就那么多,不会太碎。太碎会怎样呢?
话说,古典名著《东周列国志》,仅论情节繁复华丽,不比《三国演义》差。为什么大家不那么爱看?人物太多了,事件太碎了。
如果罗贯中也学《东周列国志》,主视角从何进到董卓到袁绍到吕布到曹操到刘备到诸葛亮到周瑜到鲁肃到张昭到关羽到吕蒙到陆逊到孙权到曹休到司马懿到文钦到文鸯到罗宪到诸葛绪,那种命运漂泊感会更强,但九成的读者早就把书扔了。要讲南北朝故事?那只会更碎。没有一个人的主视角可以贯穿始终。
所以:历史比小说更精彩,那是自然。但小说是讲密度的,历史不讲。
同样十万字的历史和同样十万字的小说,密度是不同的。
当然不是说,中国没有适合改编的历史。
比如,公元前210-公元前196,很适合改编。
这段史实,大家都知道是楚汉相争。一定会有观众说:哎呀,腻了腻了!刘邦对项羽嘛!
其实吧……秦灭,天下逐鹿,有那么多人呢。
率先起义的陈胜吴广,一个视角。
一心复国的张良,一个视角。
为秦鏖战到最后投降的章邯,一个视角。
与好友陈余相爱相杀的张耳,一个视角。
匪徒出身终于成王的英布,一个视角。
齐国最后的贵族田荣,一个视角。
三心二意的魏豹,一个视角。
流寇封王的彭越,一个视角。
与刘邦总角之交最后却被迫北逃的卢绾,一个视角。
千金一诺的季布,一个视角。
想想这部剧:
要巨星坠落改朝换代,有始皇帝驾崩。
要伟大友谊断裂,有张耳陈余。
要盗贼封王,有英布。
要励志战神,有韩信。
要高智商烧脑,有张良陈平。
要玄幻,有黄石公。
要场面,有巨鹿彭城和垓下数十万对砍的大战。
要红色婚礼级别的惊险,有鸿门宴。
要承诺与信誉,有钟离昧的诅咒和韩信之死。
要权力的游戏,刘邦提供的都是素材。
赵高公公可以扮演《权力的游戏》里瓦里斯公公的戏份。
秦二世后宫可以提供各类暴露戏。
您想看五王之战?诸侯分封天下可是十几个王呢!
您想看忠诚与背叛?韩信与蒯通的对话就酷毙了。
实际上,中国有太多类似素材了:玄武门之变前后啦,长平之战到窃符救赵啦,八王之乱啦,南宋四将中兴到海陵死啦——这些都可以拍出华丽妖异,让人惊喜交加的权力游戏。
为什么拍不出来呢?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历史剧,最后都会变成傻白甜男女主角江山美人谈恋爱呢?
因为这些极端的历史事实,如果都拍出来,就太惨烈,太血腥,太暴力,太揭露人性的幽暗面,不那么光明正大。
一旦将这些史诗传奇真按《权力的游戏》那格局写出剧本来,很可能就……过不了审核啦!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