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作者:遥望
回扣,统方,商业贿赂,政策骤变下,医药代表还能走多久钢丝?
2017药品回扣旧案引发的连锁效应传导到了2019年——一药企多药品被取消采购资格。
▍回扣、统方风波
近日,据媒体消息,某市卫健委发布通知,取消一药企几个药品在该地区公立医院的销售资格——由于涉嫌违规行为。
该市卫健委工作人员随后解释称,以上通知源于2017年的一个药品回扣案件,其中涉及到一些商业贿赂的问题,由于是内部案件,所以之前没有进行过公开通报。
除知名药企卷入回扣风波外,据公众号“医药代表”消息,3月26日,江苏省无锡市两家医院信息科被纪监委调查,多人因涉及处方统计被抓,据当地医药代表反应,被带走人员有近40个之多。
此外,某外企已经收到省纪检监察组的调取证据通知书:意在了解该市某家公立医院的两名医生,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获取劳务报酬的相关情况。
不过间隔一日,“医药代表”又发布消息称,3月28日,湖北某中心医院院长及信息科主任被查。
▍高风险的带金销售
针对以上消息,不少医药代表表示,都是不成新闻的新闻,对于医药代表的职业风险,不少药代已经见怪不怪。
其实,医药代表进行药品销售一般有三种方式,客情维护、学术推广、带金销售。
从风险指数来看,医药代表对于带金销售应该是避之不及,可现实的视角却常常落在利益回报,于是对于带金销售,总有药代前赴后继。
无怪乎,对于数药代统方被抓一事,不少读者都在赛柏蓝后台留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因为在现实的医药大环境下,带金销售业绩显著——可谓低投入高回报。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称,有药企负责人坦言,带金销售的路还是要走。
▍医药系统末端的药代
究其原因,在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史上,带金销售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无论是国内药企、国外药企、知名药企、非知名药企,几乎都多多少少涉入其中。
究其原因:
一个是,前期药品审批宽松导致不少临床疗效不显著的药品流入市场,这些无显著疗效的药品,想敲开临床的大门,不得不通过给医生回扣的方式,这就导致中国医药领域,充斥着一些销量畸高的“神药”;
一个是,财政对于医院的补贴不足,大批医院长期“以药养医”,通过各种药品回扣增收。至于医生,受制于医院的薪酬体系,收入水平较低,不得不选择接受药品回扣,增加自身收入。
作为医药系统的末梢,在层层传导下,终端销售人员带金销售、统方回扣等问题不时见诸报端。
▍药代从业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舆论的高频关注与各项政策的推进,必须看到,医药代表的从业环境已经在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针对带金销售等问题,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彻底实现“医药分开,取消以药养医”。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薪酬体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4+7带量采购、国家辅助用药目录等政策都在推进落实中。
4+7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后,2018年12月8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关于国家组织药品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答记者问》。
相关负责人明确:要通过带量采购实现公立医院深化改革。通过挤掉药品销售费用、改变“带金销售模式”,净化医务人员行医环境,促进合理用药;通过降价和替代效应,降低药品费用,腾挪费用空间,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
不难看出,政策层面通过带量采购挤掉销售费用、打击带金销售的意图明显。随后,不少药企都传出合并、裁撤销售团队的消息。
除4+7外,国家辅助用药目录更是精准打击高回扣催生的一批药品——明确金额高、用量大、排名靠前等指标。
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则从医保发力直接限制医生的处方笔——医保支付方式从后付制改为预付制,针对不同病种设定不同的报销标准,并且规定医院可以“结余留用,合理分担”,医院、医生省钱就是赚钱,这将直接使得医生尽量少开药、不开药,自然,回扣营销的魔力也将大为消减。
可以说,以上政策都在倒逼医药行业逐步走向合规化,而医药代表也必须适时进行转型——提高专业推广、学术推广能力,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关注新的药品研发动态,聚焦头部企业。
任何职业的转型都要经历阵痛,而阵痛之后可能就是蜕变和新生。
学术推广: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后,怎样做学术、促销量?怎样提炼卖点、进行学术包装?怎样推广最有效?4月13日-14日,杭州,实战专家为你深度解析,查阅详情
NO.1 我们是谁?
赛柏蓝,医药行业领先的新媒体矩阵,旗下拥有赛柏蓝、赛柏蓝器械、基层医师公社、药店经理人四大新媒体!
NO.2 我们拥有多少用户资源?
覆盖医药、医疗器械、基层医生、OTC店长共计180余万用户资源!
NO.3 我们能帮助企业做什么?
产品招商,招聘人才、品牌宣传、企业报道、学术推广、客户开发、媒体分发、直播。
NO.4 帮助哪些企业达成目标?
扬子江、梧州制药、昆药、石药、广药等500余家药企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好友
详询13810265072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赛柏蓝”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赛柏蓝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