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Cuba Libre
题图 |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ID:gjgc168),来这儿,我们一起直击当下零售、消费产业热点事件与案例的新锐解读。
又一家坐标合肥的便利店受到了资本的偏爱。
邻几便利店宣布已经于近日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今日资本领投、公司A轮领投方,老股东源码资本加码跟投。前后算来,邻几便利店已经获得总金额近3亿元的3轮融资。
邻几靠什么喜提融资?
这是一家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的便利店。
邻几初次在合肥亮相,也不过是2017年十月份,诞生之初,这家便利店就很神秘。当合肥本土的社区生鲜超市像生鲜传奇、谊品生鲜已经名声大噪之时,关于这家便利店,网络上还搜不到太多的资料。
这家便利店能获得资本的驻足,首先还是因为它有着足以让人艳羡的扩张能力。
根据联商网的报道和一些公开的资料,截至2017年12月底,邻几便利店在合肥还仅仅只有10家门店,而后只用8个月的时间,邻几在合肥和芜湖就开出了100家门店。2018年5月,邻几兼并了合肥当地的“友门鹿”便利店,再拿下30多家便利店。
截止2019年3月,邻几在合肥、芜湖、马鞍山共有200多家便利店,是目前安徽省连锁网点最多的便利店公司。
邻几和普通便利店形态其实并无异样,但在热食方面,邻几做的似乎比其他便利店要多一些。在某种程度上,鲜食决定着一个便利店的毛利。
作为便利店,邻几提供早、中、晚、下午茶、宵夜一日五餐,有鲜食包子、关东煮、茶叶蛋、热狗等即食热食,还有现磨咖啡、现磨豆浆、冰淇淋和代表着合肥地方特色的豆干、糯米鸡、热干面等。 而且其大部分门店为24小时营业制,休闲区也是标配,这一点,北京的很多便利店都难以做到。
邻几的创始过程充满着戏剧性。
这家便利店的创始团队几乎全来自于便利店企业“十足”的离职高管。而据说几位离职高管最初创建邻几时仅仅开出了10家分店,直到2017年12月,创始团队干脆又邀请了原十足董事长刘忠建担任CEO。
刘忠建的职业生涯本有着超市管理的基因,他本人是中国第一批便利店的从业者。1998年刘忠建就入职了人本超市,2000年创立十足,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开出了1800家店。
邻几的转折就此发生,正式迈出了大肆扩张的步子。
根据邻几公开的数据,其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6000元,可比门店的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并购的友门鹿的店铺销售增长超过35%,鲜食占比超过了30%,线上销售占比超过10%;毛利率达到国内头部便利店的水平,且已有50%以上店铺迈过了盈亏平衡点。
对于投资邻几便利店,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给出了她的理由:
刘总(刘忠建)和团队是二次创业了,他们的定位抓得很准,专注在二线城市,猛搞鲜食即食,直营加上收购,密集开店,在局部城市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他们的执行力超强,一起住集体宿舍,睡高低铺,还每天跑步锻炼。我相信以他们这样的创业激情和执行力,去PK日系的便利店,不是很大的问题。
邻几便利店喜提3000万美元融资,“投资女王”徐新则在零售消费领域继续加码。
今日资本想要什么?
可以说,邻几是今日资本投出的第一家正儿八经的便利店。
从去年开始,今日资本就加大了在消费领域的布局——去年8月份今日资本参与了同样在合肥的社区生鲜便利店谊品生鲜的A轮融资,近日还在其B轮的融资中加注。去年11月,今日资本还投资了无人连锁便利店24鲜便利店。今年1月份,今日资本也已经毫不犹豫地迈进了社交团购领域,参与了邻邻壹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截图来自IT桔子
正是因为便利店具有着极强的扩张属性,以本地生活服务为基础的便利店业态在获得更多的资本青睐。这个国人已经不陌生的消费业态正在进行着新一场的较量。
虎嗅主笔房煜在文章《7-Eleven的慢与中国便利店的快》中写过,便利店业态在中国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市场广阔,行业增速令人兴奋。数据显示,在2017年,百货业态全行业看已经是负增长,商超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有人增长有人收缩。唯有便利店,全行业增速高达20%。
“在这样一个市场,你说要冷静、要稳住、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确实是比较难。更何况,便利店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品牌(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的便利店品牌),而7-11已经开遍了世界,这会刺激人的征服欲”。
而今日资本投资邻几,它想要“征服”的还是二三线城市的市场。
中国本土品牌都会对标的7-11,还有全家、罗森这样已经较为常见的便利店品牌,依然驻守着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二三线的便利店市场还相当安静。
行业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便利店的机会在二三线城市。同时,通过一线城市辐射周边的二三线城市,也能将便利店后台的供应链能力发挥到最大。
但是除了“扩张”,便利店在这两年的关键词还有“倒闭”。
去年八月,邻家便利店就进入了倒闭阶段。大势已去的还有全时——2月22日,据第一财经报道,罗森已经计划收购全时便利店在华东、重庆地区的绝大部分门店,整体规模约近百家店。
邻家和全时的倒闭都伴随着P2P泡沫爆雷的背景,并不只是它们的运营问题。但便利店行业显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上述房煜文章中还有写到,从中国零售业其他业态的发展来看,基本规律是先跑马圈地,发展规模,占地为王后,再精细治理,一个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但很可惜,这一套在便利店玩不转:便利店的核心是单店模型成立,再追求密度,而不是规模。因为追求密度,物流供应链和运营成本才划算。
便利店的模式就是培养出成熟的单店模型,再去复制。所以单店一定要盈利,单店模型一定要成立,这和互联网思维的流量打法完全相反。但要点在于,一个城市不是一个单店模型就可以通吃,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通常来说,一个城市至少要有商圈店、社区店、校园店、交通枢纽店四种模型,但是不同城市还有不同变化,比如深圳还需要有工厂店。
而“在这点上,中国本土便利店,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资本大军有序进场后,中国本土便利店的话题这才刚开始聊起。
End
虎嗅 • 2019「WOW!新媒体营销深度分享会」
赞助合作wow@huxiu.com
参会嘉宾、议程、购票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虎嗅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虎嗅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