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的性教育太匮乏了,意外妊娠、流产、不懂得保护自己......
医生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亲身经历的几个女孩流产的真实病例。
一位未成年女孩怀孕了,要做流产手术,必须要监护人签名。女孩非常不耐烦,她抢过我手中的笔递给自己的妈妈大声呼喝“有什么可说的?你赶紧签字!我只请到两天假,回去就要模拟考试了!”
女孩的家长嗫嚅着:“宝宝,你听听医生说的话好不好?是为你好的,你要听医生的话。”
小女孩更不耐烦了,她把笔摔在桌上:“你签还是不签?不签我就把它生下来,以后你们来养行不行?我都做了好几次了,不就睡一觉的事儿么?你磨磨唧唧的干嘛呢!”
人流术后女孩子迷迷糊糊醒来,术前就一直抱在怀里的手机响了,她接了一个可能是她所抛弃得小生命的另一半血缘亲者的电话,她撒娇弄痴、柔情缱绻、爱语连连,说着不该这个年纪的孩子说的话语。
她肯定觉得自己很伟大,因为她为了爱情献身,并且为了爱情对另一半予取予求。我花了半个小时给她讲流产的危害,又花了十分钟教她如何避孕和在性爱中保护自己。
她爱娇地调侃我:“大清都亡了几百年了,你们还是遗民思想,这样的医生真可怕。”
十一岁姑娘怀孕,母亲向医生磕头不要报警:
“她还小,让人知道了会毁了她……”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月经来潮了三次后怀孕了。
她今年十一岁,读小学三年级。她是养父在打鱼的时候从海边捡回来的弃婴,养父母年龄比较大,没有精力接送孩子,于是拜托隔壁一个跑摩的的邻居顺带接送孩子。
孩子说,她胸部开始发育以后邻居的“王叔叔”就开始经常帮她按摩胸部,美名其曰帮孩子“减轻胸部发育的不适”,年幼无知的孩子还因此更加信任这位“友好的邻居”。
当孩子第一次月经来潮后,这位“叔叔”开始经常给孩子三块五块的让孩子去买零食,然后几乎天天和孩子在外面的小旅馆开房,经期都不放过。他长期的小恩小惠让孩子一直对这件事保持沉默,她不懂得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孩子第四次月经没有来潮,带孩子来做检查才发现孩子已经怀孕了。
我至今还记得她脸上的表情,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些麻木。孩子默默地缩在角落,她除了回答医生的问诊之外什么话也不说,只惶恐地缩紧自己的身躯。
我们反复劝说孩子的养母报警,但是孩子的养母跪着请求我们不要插手。她的眼泪一直流着,喃喃地求着“她还小,让人知道了会毁了她,求你们了,求你们了,我给你们磕头……”养母每说一句话,孩子就更加努力地蜷缩起来,她把头抵在墙角,用力到全身发抖。我们和孩子的养母协商之后选了安静的地方报了警。
“它有没有长成人的样子?”
“还是一团绒毛。”
这个女孩刚参加完高考,她兴奋地开始尝试一切不被允许的事情。她试过抽烟,和同学一起喝酒,去酒吧狂欢……
同学聚会的时候她放心喝醉了酒,醒来的时候发现赤身裸体和两个男同学纠缠在一起。
她偷偷地买了验孕棒,从发生意外之后每天早上都早早起床验尿,直到某一天她发现一条淡淡的红色开始出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最后刚满十八周岁的她来到了妇产科,当她醒来的时候迷迷糊糊地问我:“它有没有长成人的样子?”
我回答:“还是一团绒毛。”
她长舒一口气又一副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样子,我不知道她想问什么。很多年后也许她会伤感,也许在世事变迁中遗忘。
英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年轻人性知识缺乏致堕胎率居高不下”。有数据称中国每年流产数在1300万例左右,而国际生殖健康机构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表示,从药品公司出售到中国堕胎所用药物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可能高达4000万。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缺乏安全的性行为之下,还有很多女性在忍受着反复流产。2015年10月发表在英国的《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称,在2013年流产的中国女性中,有37%的人是第二次堕胎,29%的人则是第三次或者更多次堕胎。
不可否认,缺少安全的性知识,缺乏健康的性教育,已经给这些年纪轻轻的女性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根据中国人口宣教中心的数据,74%的高中生父母未与子女交流过性知识,而49%的青少年主要从互联网获得各种性知识。
中国每年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约有2000万,从十二三岁到结婚的年龄,这样长时间中,性教育是不可回避的重要一课。
性教育包含很多内容:与同性及异性的交往方式、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等。其中,安全的性行为教育更是关键的一环。因为这不仅对于减少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对保护青少年的健康也是举足轻重。
上性教育课不是要求学生拒绝恋爱,而是希望他们能分清喜欢和爱,给他们设底线:第一尽量不要发生性行为,第二发生了也不要怀孕,第三即便是怀孕了要知道怎么做。
性禁锢当然不是目的。作为学校或者父母,性安全的提醒,必须是亮亮堂堂的,掷地有声的,而不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很暧昧,不敢拿出来讲。
大家都在看:
五台山僧人血管比30岁人还好,原因在这里!还得过佛系生活啊!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在看”↓↓
本文参考资料:医联APP (ID:medlinker) 张雅丽、三甲传真、凤凰新闻、健康时报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