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811 篇文章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晓炜,现居美国。曾从事科研工作,后为两大全球大公司工作。关注全球人类慢性病的进展,提倡带着觉知活在当下每一刻,通过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实现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体会生命里更多的圆满。作者公众号:晓炜健康花园HealthyLiving。
一诺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需要静读。它关乎通过活在当下如何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周遭,进而实现自我成长,以及探讨在人生追求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目的,探寻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希望它能带给你思考或者共鸣。
因为这个题目和诺言的主题很一致,本周六晚上 9 点(北京时间),文章作者晓炜也会作客诺言社区以“活在当下”为主题进行一次分享直播(可回看),感兴趣的欢迎看文末信息加入。
另外,这周五晚上我在北京耶鲁中心有一个线下活动,详情见今天第二条推送。
几年前,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自己很多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思绪(mind)里,为着大脑里设计的各种想要达到的目标奔波。
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也会时不时出现在大脑里。当它们一次次出现时,它们就在不断地被选择性地强化和放大,带来的是更多的迷茫和痛楚。
我看不清生活正在向我呈现的真实的样子,只是执着于自己想要看到的。我更看不清真实的自己。
表面上那些想要实现的目标好像都已经实现了,但那些外在所谓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内在真正的喜悦。
内心想要挣脱某些束缚,那些不属于自己却捆绑自己很久的内心束缚,但又不知道如何做到。那份渴望重新感受儿时无拘无束的心变得日益急迫。
我相信,这样的一种精神苦难不是我一个人在体会和承受。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天,财富的剧增让我们中的一些人变得非常富有。我们不停地向外寻求,寻求外界的认可,但却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
1. 我是谁?
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经发现,我们的大脑里一直会有个声音,它一直在说话,关于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包括喜恶、评判等等。它从不停止。这就是我们的思绪。
比如,马路上车辆拥挤,自己的车根本开不了。这时,大脑里可能就会有一个声音在说,“怎么办?我要来不及了。今天真倒霉。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除了想法,我们还会有情绪。情绪是身体对自己想法的反应。情绪会接着影响我们如何看自己。比如,如果我们经常感到忧伤,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忧伤的人;如果经常为一些事发脾气,我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易怒的人。
时间长了,慢慢地,我们活在自己的思绪里,被它控制着,由它来定义我们是谁。
其实,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它们只是一些在我们大脑里飘过的东西,是思绪活动的产物。想法和感受不能定义我们。我们不是思绪里的声音,不是想法,更不是情绪。
▍我们到底是谁?
灵修领域对这一个问题已达到了统一的共识。
Michael A Singer,美国畅销书作家和创业者,在树林里生活了 40 年,每天冥想修行。他说:
对于真正的成长而言,没有什么比认识到你不是思绪里的声音更重要。你是听到声音的那个人。
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内在真实的自我(即意识。意识是指注意到自己内在(比如想法和感知)的一种状态),另一个是由思绪活动而产生的自我(即小我,ego)。
比如,当我们听到自己思绪在评判什么,事实上是内在真正的自己听到的。而长期我们思绪里的活动会形成一些属于自己的特点,比如思考模式,这样就形成了小我。
既然我们不是思绪里的声音,那么我们就应该能让这种声音离开,不受它左右。
认识到这点很重要,因为这会让我们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自己,包括看到自己的内在和周遭,以及实现自我成长、真正领悟活着的目的和体验幸福的可能性。
▲ Photo by David Marcu on Unsplash.
2. 活在当下,培养觉知
为什么我们会活在过去和未来呢?是因为思绪。
思绪总会想办法逃离“现在”。思绪和时间(即过去和未来)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时间,思绪就不能起作用。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思绪,会发现思绪里绝大部分的活动和过去以及未来相关,比如造成自己痛苦和遗憾的人和事会一次次出现在脑海里,我们会反复思考它们,我们还会不停地计划着自己要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其实,思绪应该是我们用来完成某一项工作,因为它的分析思考能力。它应该是一个工具。但当我们活在自己的思绪里,没有察觉到时,我们便被思绪控制了。
觉知(awareness)是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的最强有力的力量。觉知是我们活在当下这一刻不加评判地关注自己内在和周遭而产生的理解。我们的意识因为觉知而显现,只有觉知才能唤醒意识,唤醒内在的真我。
如果我们想安处在当下,从眼睛看到的开始。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用感官体验直接进入当下。
比如,在洗菜时,我们看到菜叶的颜色,听到流水的声音,还有触摸菜叶时感受到它的质地;
走路时,听到了很多声音,有脚踩着水泥的声音,甚至有鸟儿和各种昆虫的鸣叫声,还看到了路边从前未发现的小花和它们的各种颜色;
在开车时,我们看到天空的颜色,感受到自己握着方向盘的双臂的松紧。当这样的一刻发生时,我们就已经进入当下。
▲ Photo by Mitch Lensink on Unsplash.
当我们察觉到这些丰富的当下时,我们的思绪就有了片刻的停止,我们的觉知也因此开始被培养起来。
我们也可以用关注呼吸直接进入当下。身体一直处在当下,当我们把呼吸做为锚定点,关注它的进和出时,我们会感受到身体里活着的气息。几分钟关注呼吸即可带我们进入当下。
这是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我们发现自己心烦意乱情绪低迷时,停顿一下,深呼吸几分钟,我们的思绪就会得到片刻安宁,暂时不再困恼我们。
长期冥想打坐是帮助我们安静自己思绪的最有效的方法。冥想只关乎呼吸的进和出。不关注自己的思绪是冥想的最高境界。思绪越安静,我们越容易安住在当下。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安处在当下的每一刻,我们的觉知能力会被慢慢培养起来。思绪还在,但它会成为我们的生命里的一个背景,就像天空里的浮云,一直在流动,不再主宰我们的生活。
3. 在觉察中,实现自我成长
认识自己不是通过我们的思绪,而是通过我们的觉知。
当我们活在当下,觉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我们便开启了认识自己的旅程。通过觉察,当觉知达到一定程度,长期形成的固有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就会松动,改变自己便有了可能。
▍如何在生活中放下执念?
执念是指:生活要按照自己想要的展开,但同时又看不清生活中人和事的真实样子。
我们常常会根据自己在思绪里已经形成的个人意愿和喜恶来认为生活里应该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这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生活在挣扎中的主要原因。比如,作为父母,我们在大脑里对自己的孩子该是怎样会有一个大概的期待。
然而当孩子展现的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时,我们放不下自己固有的模式,因此,在这个模式和孩子真实的样子之间纠结和烦恼不断,又无法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
Singer 在他的“臣服实验”(Surrender Experiment)一书中,用自己四十年的心灵探索之旅告诉我们:
最好放下自己想要的,让自己服务于创造整个宇宙完美的生命力量。这份力量里蕴藏着智慧和规律,用它来引导自己的生活,并全身心地接纳和体验生活正在向我们展现的一切。
这样,我们会生活在一个不再受自己的恐惧和渴望操控的地方。
平日里,我们要觉察自己大脑里偏好、抱怨或抗拒。我们还要用观察和询问来帮助自己看清身边的人。比如,对身边亲近的人,多观察会发现他/她的行为模式,而提问能帮助自己理解其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然后放下自己的喜好,不让它们来影响自己的行为。
最后,试着去接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或事,并在接纳的情况下,采取一些行动。这是一个缓慢而循环的过程,在反复中,执念会慢慢地松动,我们会慢慢放下它们。
放下思绪里的执念,我们便为自己卸下了最重的裹挟。
▲ 图片来自网络。
▍在关系中成长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各种关系中。在关系相处里,每个场景都可以成为照见自己的一面镜子。
我们要去观察自己的行为模式,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这些言行通常具有反复性。
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觉察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行为会发生细微的改变。然后,在一次次重复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自己正在改变。
很多年,当孩子们不听话时,我常常会提高自己说话的声音。我想要改变自己。我开始观察自己的声音,并意识到在哪些情景下自己会提高声音。
经过努力,情况开始有好转。我在自己的声音响起来的那一刻,就能觉察到。所以有时前几句说话的声音是响的,但马上又回到了平常的声音。
旧的行为模式就这样在反复觉察中终于开始被打破。我深深地体会,觉知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
当我们与人相处,真正处在觉察中,我们不再急着重复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会开始提问和倾听。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才有可能产生深度联结。
当我们想改善关系时,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当我们在成长时,所处的关系也一定会发生细微的改变。
从觉察自己开始,它会为我们开启崭新的生活。
4. 人生目的和幸福
Eckhart Tolle,一位灵修导师和畅销书作家,在他的书,“一个崭新的世界:唤醒人生的内在目的”(A New Earth,Awakening to Your Life’s Purpose),写道:
我们整个人生是由当下这一刻正在进行的这一步组成。就只有这一步,所以你要给它全部的注意力。这并不意味着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
这只是说你现在走的这一步是主要的,而目的地是次要的。你到达目的地所遇到的是由这一步的质量来决定。
▲ Photo by Mikito Tateisi on Unsplash.
生命只关乎现在。当下的这一刻才是生命真正的一刻。
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这一刻,那我们就是在否定生命。活在过去和未来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是一种没有真正活着的状态。但我们大部分人却活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
现在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在当下这一刻,全身心地安处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安心地做我们正在做的事。在生活里,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就是当下这一刻。
在一次采访中,Tolle 还分享到:
人生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外在目的,指人生方向、人生目标。另一种是内在目的,被很多人忽视,指全然地活在当下的这一刻。内在目的比外在目的更重要。
我们常常把传统意义上的成功看成是未来的事。因而我们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但是,结果和过程是一体的。若过程没有带给你幸福,那么结果也不会。
若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地占用自己太多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这一刻,那我们就完全错过了人生的内在目的。内在目的与未来无关,只与当下这一刻的质量有关。
我们通常会认为,当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某个目的地时,幸福就会在未来的某个状态下出现。可是,最终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外在目的的实现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内心满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实现人生的内在目的。
▲ Photo by Devanath on Pixabay.
人生的内在目的就像过程,而外在目的就像结果。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我想到自己在过去近 20 年里,活在未来,为了那些想要达到的目标而活着。以前走路时会走得很快,应该是活在未来的一种表象,这样的活着没有笃定,更多的是焦虑。
“过程”本身是由无数个当下的一刻组成的,但因为活在未来,急切地想达到目的地,我错过了一路很多的风景。
5. 幸福究竟在哪儿?
我们总是向外寻求安全、满足和爱。只要是小我(ego)来操控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不会真正处在一种平和的状态。
小我与我们外在拥有的东西有关,比如工作、社会地位认可、财富等等。即使感受到安全和满足,也还是消纵即逝。
幸福不在未来,它就在当下。真正的幸福不在外界,我们不需要向外寻求,因为它就在我们内在的最深处,只有活在当下的某一刻才能被体验到。
那些幸福的感受,包括喜悦、爱、安宁、和内在平和,是真实自我的特点,它们一直在。当我们的思绪安静时,当我们全然处在当下时,我们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自我的特点。
感恩和接纳可以帮助我们抵达幸福的彼岸。
▲ Photo by Fotorech on Pixabay.
▍体验幸福的步骤
从活在当下开始。安住在当下,与当下友好地相处。
感恩每一件小事,而不想着大事。感恩当下发生的事,比如空气的清新,呼吸时感受到自己身体里的活力,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坦诚的对话。
当不愉悦的事发生时,先接受。若能行动,就采取行动;若不能,还是接受。关注自己的思绪,不让负面的情绪产生。即便产生了,也让它像浮云一样飘走。
小我(ego)总是让我们以某种形式抗拒。当我们接纳时,一直产生抗拒的小我会变弱,会塌陷,我们真实的本性就会慢慢呈现。
逐渐觉察到自己真实的本性。那个观察思绪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一直清晰地记得自己在一家公园里的经历:在一幕幕多彩绚烂的深秋里,我被一种神奇而寂静的力量深深地带入。
那刻的我进入了一种“无我”的状态(being),是一种超越小我的境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真实的自我,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宁。在那一刻,我的思绪彻底停止了。
人只是宇宙万物里微小的一个存在,就像蚂蚁、花草和树木。当我们用自己的这种存在服务于创造宇宙的生命力量时,我们内在的小我就会减弱或消失,我们的内心会充满平和。
▲ 图片来自网络。
活在当下,对自己的内在和周遭保持觉察,这样的活才是真正地活着。活在当下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当我们成为自己思绪的观察者,我们便踏上了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的旅程。
现在的我已经放下了过去。我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思绪,也在观察着我的周遭。很多时候,思绪还会在说话,我觉察它时,它就停止了。情绪还会低落,但它们逗留在自己身体里的时间已经变短。
就这样,在每一天里,活在当下的鲜活里。
幸福就在当下。它在等着我们每一个人去挖掘,去发现,去体验。它就在我们内在的最深处。
讲座信息
时间:4月13日(本周六)晚上9:00
主题:“活在当下”
本次直播(可回放)对所有读者开放。社区的朋友可以进社区免费看,社区外的朋友付费 9.9 元即可参与。
▲ 扫码可加入直播(可无限次回放)。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诺言,一诺把看到的世界讲给你听。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