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柳叶刀》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等牵头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
然而,很多人对这个病并不熟悉,在近1亿的患者中,超过80%没有得到规范化诊疗,等到因咳嗽不停、喘不上气找医生时,多数患者的肺功能已减退30%-50%,而肺功能减退是不可逆的,属于永久损伤。
“慢阻肺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大慢病。”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杨汀指出,更糟糕的是这个病并未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也就是说不会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在基层的医疗机构有筛查、长期随访、管理等,目前慢阻肺在基层是没有管理的。
慢阻肺难防治、难管理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无不关系。宁夏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张锦教授给出的数据是,我国超过70%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但因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病。
其实,慢阻肺的高发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 长期吸烟者;
· 反复有呼吸道感染的人;
· 长期有室内污染,如农村地区烧柴火的人;
· 从事的职业有粉尘环境的人。
尤其要提的是吸烟量多、吸烟年数长的40岁以上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属于高危,因为慢阻肺患者中有70%-80%的人都有吸烟史。
找出慢阻肺的高发人群以及确诊并不复杂,只要到医院做个肺功能检测,就是通过肺功能仪吹口气,就能知道气道阻塞程度。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金标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做该检测。我国烟民数量已突破3亿,对于长期吸烟,反复出现咳、痰、喘的人群,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做一个肺功能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把握疾病最佳治疗时机,别等到有了症状、疾病发作才想到找医生。
同时,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也要配合医生,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以及调整治疗方案等。
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除了气促、咳痰、咳嗽等症状,进入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生活质量大降,有的时候连穿衣服、走路都会觉得气不够用。其治疗要按不同病情,先需要把病人筛查出来分出轻、中、重度,再对症医治,进行个性化治疗。
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旺主任指出,对于早期慢阻肺患者,单纯的单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就能解决问题,加上后期功能锻炼,可以控制其进一步恶化。但是目前很多患者首诊时已到了中晚期,药物选择会更复杂一点,除支气管扩张剂以外,还有一些患者需要吸入糖皮质激素等。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旺主任
此外,使用现有单一支气管舒张剂的患者中,仍有50%有严重的慢阻肺症状。近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全球倡议指出,呼吸困难较重的慢阻肺患者首选治疗应使用双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患者,推荐联合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与吸入激素。
慢阻肺患者普遍的问题是就诊晚,其背后原因,一是公众对慢阻肺相关知识和防范意识亟待提高,二是要推动慢阻肺的分级诊疗,尤其是在基层开展肺功能检测等早期筛查,只有早筛查才能实现早期干预和治疗,进而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风险。
“慢阻肺患者分布在广大基层,基层诊疗是慢阻肺防治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许旺主任认为,基层医生的继续学习与专业培训,倡导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可以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慢阻肺诊疗规范化水平,改善慢阻肺诊疗现状。
最近,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葛兰素史克(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慢阻肺数字化生态管理系统,尝试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智能分级诊疗”的慢阻肺全程管理创新模式,包括:建立呼吸系统疾病数字化健康创新中心;构建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上线健康管理移动应用和签约患者管理系统,搭建面向慢阻肺患者端到端的数字管理平台。
“宁夏慢阻肺数字化管理中心与葛兰素史克战略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兼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晓飞表示,银川市慢阻肺数字化生态管理系统将协同“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轴心,连接全国三级医疗机构知名专家与全市基层区县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生群体提供疾病诊疗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推动慢阻肺分级诊疗在银川各级医疗单位覆盖。该项目为我国探索数字化医疗模式创新和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及长期管理有着示范意义,树立了业界典范。
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兼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马晓飞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健康时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