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一博 / 文
李莎 / 编辑
在浪漫之都巴黎,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和一位热爱艺术的女设计师,因为一张唱片相遇。他们爱上了彼此,认为对方是这个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
但爱情背后,却站着两个受伤的人——小提琴家的妻子和设计师的丈夫。出轨的标签一直贴在他们心头。对原配的愧疚、对对方的猜忌、生活的鸡毛蒜皮,不断考验着他们,让那份炽热的爱情逐渐走向冰点。
这是第五代导演霍建起的电影新作《如影随心》,讲述了两个出轨者从相遇到深爱,再到情感变故的过程。
在传统的婚姻观中,出轨代表着背叛,而出轨背后,是难以抑制的情感欲望。在每一段与出轨有关的故事中,都充满着情与理的爱恨纠葛,彰显着人性欲望和伦理道德之间的摇摆,出轨是很多电影作品偏爱的题材。
不同的电影对出轨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肯定人性的自由,有的回归家庭……
“婚姻是不是也是虚构的?”
1995年,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创作了经典爱情片《廊桥遗梦》。
电影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婚外恋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独自一人在家,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前来打听曼迪逊桥的地点,弗朗西斯卡亲自带他到了桥边。
工作结束后,罗伯特送给弗朗西斯卡一束野菊花,微妙的情愫在弗朗西斯卡心中漾起。两人谈论起各自的家庭,罗伯特与妻子离异,弗朗西斯卡和丈夫、儿女过着单调的生活。
离别后,弗朗西斯卡按捺不住情感,将一张纸条钉在桥头。第二天,罗伯特发现了秘密的纸条。他应邀同弗朗西斯卡共赴晚餐,并度过浪漫的一夜。之后的两日,他们厮守在一起。
弗朗西斯卡曾为家庭放弃了理想,罗伯特的出现带给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气息。
罗伯特希望带她离开沉寂的乡村,但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丈夫的承诺,弗朗西斯卡忍痛拒绝了他。后来,弗朗西斯卡收集了罗伯特所有的作品。
1982年,罗伯特去世,弗朗西斯卡收到他的遗产和当年钉在桥头的纸条。七年后,弗朗西斯卡去世,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因为生前她把自己献给了家庭,希望死后可以与爱人共眠。
《廊桥遗梦》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正在经历社会、思想的变革,掀起了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性解放运动,传统的婚姻观和伦理道德正受新思潮的挑战。
但创作者没有让弗朗西斯卡顺应潮流,而是遵循传统观念,回归家庭。有趣的是,《廊桥遗梦》上映的那一年,美国爆发了离婚狂潮。爱欲与伦理的冲突,是人们面临的永恒话题。
但不是所有电影都让角色回归家庭。
经典电影《英国病人》也讲述了一段浪漫的婚外情。
匈牙利籍历史学家艾玛殊在撒哈拉考察时,结识了飞机师杰佛·克里普顿和他的妻子凯瑟琳。艾玛殊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凯瑟琳。
在众人眼中,凯瑟琳被称为克里普顿夫人。艾玛殊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他平生最恨占有与被占有。与凯瑟琳相爱后,艾玛殊甚至问她:“婚姻是不是也是虚构的?”
后来,克里普顿发现了妻子与艾玛殊的私情,开着飞机撞向艾玛殊。结果克里普顿在意外中死去,凯瑟琳重伤。为了救凯瑟琳,艾玛殊用一张地图从德军处换来一架飞机。在艾玛殊眼中,国家、战争甚至生死都无法扼杀真挚的爱情。
某种程度上,《英国病人》不仅仅是对爱欲和道德冲突的讨论。
艾玛殊为了拯救凯瑟琳,不惜向德军出卖地图,而他的解释是“战争早已让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在艾玛殊眼中,婚姻、国家、战争都是人类赋予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凌驾于爱情和人性之上呢?
人性至上,让《英国病人》留名影史。
真爱败给了阶层与命运
当然,不是每一段出轨都与真爱有关。在《美国丽人》中,出轨成为主人公莱斯特挣脱生活束缚、解决精神危机的方式。
……
以上为内容节选,阅读全文请长按二维码,获得2019年第10期《Vista看天下》完整杂志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