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推荐一部剧的理由,通常是震撼、燃爆、炸裂……
很少会用到,舒适。
该换换口味了。
今天要说的这部。
舒适到眼睛都不用睁开,光用耳朵听,就够享受了——
《卡罗尔与星期二》
キャロル&チューズデイ
这部看上去不起眼的音乐番,其实有着超豪华的阵容。
制作公司,骨头社(BONES)。
口号是“做有骨气的动画”。
说得出,做得到。
二十年来,包括近年《血界战线》《我的英雄学院》《灵能百分百》,全无败笔。
总监督渡边信一郎。
代表作《星际牛仔》《太空丹迪》《混沌武士》,随便哪一部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名作。
《星际牛仔》更是凭借其细致的太空科幻设定和出色的艺术性,夺得2000年第31回星云奖——日本科幻作品最高奖项。
《卡罗尔与星期二》,用他本人的话说:
“这是我的自信之作。”
奥尔本。
一座火星上的人类移民城市。
在那里,人工智能高度发达,可供人类各取所需。
故事,在两个陌生女孩间发生。
星期二,是富贵人家大小姐,喜欢音乐,会弹吉他,有写词才能。
但家人不支持,也没有同伴倾诉。
孤独的她为了能尽情搞音乐实现梦想,深夜离家出走,乘车来到奥尔本。
卡罗尔,奥尔本土著,贫民窟孤儿。
也是个爱踩电动滑板刷街通勤的酷女孩。
她一边打零工,一边玩音乐。
因为性格大大咧咧,工作经常搞砸,被炒鱿鱼。
简直是在天平的两端,卡罗尔与星期二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呢?
还是音乐。
卡罗尔心情低落地来到日落桥边,弹琴哼唱。
动听的歌声让同样失落的星期二驻足,二人相遇,惺惺相惜。
这样的设定是不是让你想到了《NANA》——
同样讲述双女主一起居住、互相理解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
但在《NANA》里,奈奈一直是旁观者,只是默默注视着朋克乐手娜娜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星期二和卡罗尔则为了同样的目标并肩行走。
她们需要彼此,并幸运地找到了彼此。
星期二用精确的语言,概括出卡罗尔歌声中蕴藏的情感。
一个能填词,一个能谱曲,很快把卡罗尔在桥边哼唱的Demo给完成了。
年轻懵懂的星期二和卡罗尔站在城市夜幕下,决定合伙做音乐,把二人的歌声传遍世界。
成团出道第一件事,是先拍张照发ins。
卡罗尔想用三角钢琴弹两个人的创作曲目,于是两人趁知名DJ艾特根演出结束后,偷偷溜进火星移民纪念馆。
二人登上舞台,面对空旷的观众席放声歌唱。
不料罗迪把她们的演唱偷拍成视频传到网上,点击量快速攀升。
但。
从网红,到真正组团出道,卡罗尔与星期二的路并没有那么简单。
除了两个单纯追求梦想的女孩。
作为对立面,动画中还有第三名主角,安其拉。
她是童星出身,曾经人气火爆。
眼下,她急于摆脱这一标签,升级人设。
但,人设已经定型,习惯已经养成。
想要脱胎换骨,谈何容易?
这时,一笔交易找上门来——
AI速成。
用AI自动生成歌曲,由AI来演唱,只需要安其拉的皮囊。
一位流量实力双全的明星就诞生了。
为了让安其拉“完美”配合由AI创作出来的歌。
她甚至被植入精密器械,辅助拓宽音域,成为一个提线木偶般的声音机器。
《卡罗尔与星期二》展现的是两种音乐的对决——
发自内心的激情。
和实用主义的手段。
在火星,大家几乎已经忘记了,人,会唱歌。
99%的热门歌曲由AI创作演奏,既能准确分析采集所有大热曲式,也能把各种人类情感以参数形式分类解构,从不会犯错。
就连卡罗尔与星期二想要做原创音乐,行业内能找到的,也净是AI助手。
△ 一条龙MV服务的机器人
这,或许就是卡罗尔与星期二隐隐躁动的音乐梦想的来由——
在这个应有尽有的世界中。
你其实从未真正拥有。
就像她们要进驻一家Livehouse表演时。
老板娘问经纪人罗迪:“你的耳朵从那两个人的歌声里听到了什么?”
罗迪回答,不是耳朵。
是心。
不得不佩服。
即使是作为一部音乐番,《卡罗尔与星期二》在科幻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
火星城市奥尔本,其原型正是火星上真实存在的同名盾状火山。
△ 奥尔本鸟瞰图
列车表上各个城市名字,同样和火星上的地名一一对应。
知乎网友ProtossProbe从星期二候车时的列车表上发现一处魔鬼级细节:
列车时刻表上的晚点原因,是磁暴(magnetic storm)。
没有服务员的餐厅和酒吧、能自己走路的智能行李箱、带闹钟功能的AI宠物。
火星大都会奥尔本,离我们很遥远。
但由于无数细节的累积,又显得并不远。
而原声音乐,才是《卡罗尔与星期二》最让人享受的地方。
一名角色,三人演绎。
声优负责平时配音,专业歌手负责演唱配音,专业乐手负责录制乐器演奏动作。
为了尽量还原演唱画面,制作团队启用多机位动画摄像,拍摄真人的弹唱细节作为作画参考,力求让动画里角色的演奏看上去自然流畅。
音乐则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的创作者提供,BGM管饱管香,以期带给观众最到位的听觉享受。
此外,剧中同样藏有很多渡边风格的小巧思。
比如这个一出现弹幕就会刷“老板,换碟”的过场。
以及颇具赛博感的中国风元素。
作画分镜在集体讨论会议中形成,剧中歌曲也同步进行创作。
渡边会一边听歌手们的演唱录制一边画出分镜。
可以说完全是从音乐中自然流淌而出的故事,这也符合渡边对作品的期待:
描绘音乐本身。
在《卡罗尔与星期二》中能清晰感受到音乐承载的表达。
DJ艾特根通过AI创作的电子乐象征非人性、凭空感或是无意义,只需要电子设备即可合成。
这种没有“人味”的AI音乐径直刺激感官,最终除了空虚,什么都没有留下。
与之相反,卡罗尔与星期二亲自创作弹唱的民谣在科技面前显得稚拙,却充斥人性的温度,打动的是听者的心灵,余音绕梁。
谈到作品的创作初衷,制作人员说:
成品能让人起鸡皮疙瘩就好了
负责音乐制作Flying Dog的社长在访谈中则提到:
“我年轻时候的年轻人经常为了改变世界活动,像是Love&Peace活动。
这些运动总是伴随着音乐,有民谣有摇滚,就是这样渗透着音乐的文化。
那个时期全世界听歌的人数爆发性地增加了。
这部作品就是想表现和那时一样,用音乐撼动火星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找到一件发光的宝物,把心血付诸其中,希望超越平凡的自我。
但日复一日,那梦想还能永葆玫瑰般的色彩吗?
无论是动画中因AI而陷入空虚的未来。
还是当下庸常的现实。
我们都需要找到,和卡罗尔、星期二的逐梦之旅上一样的心跳声。
听起来,就像这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四肢愈合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Sir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Sir电影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