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翁佳妍
《三体》第一部英文版
奥巴马从美国总统的位置上退休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特意提到了刘慈欣的《三体》。
是的,这位美国领导人是刘慈欣的读者,看完前两部后,由于没找到第三部的英文版,他还让白宫工作人员找到出版社索要。
奥巴马说,自己读这部科幻小说,原本是为了逃避现实,远离工作的琐碎,结果“发现那本书十分深刻……《三体》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十分有趣。故事背景十分宏大,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平时国会和我的工作都是在斤斤计较于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不是去担心外星人入侵”。
奥巴马能读懂来自中文世界的科幻,要感谢一个人。
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科幻界最重要的奖项“雨果奖”,在获奖感言中,刘慈欣写道:“在中文与英文这两个遥远的文化星球之间,有一艘飞船将它们连接在了一起,那就是本书的译者——刘宇昆。”
刘宇昆是《三体》英文版的译者,也是将《三体》带入西方科幻界的关键人物,从为《三体》译出第一个英文字符开始,他就代表着刘慈欣站在西方读者、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的面前,刘慈欣赞他是一位“完美”的译者。
通勤列车上的写作者
在美国波士顿郊区开往市中心的通勤列车上,律师刘宇昆打开电脑开始再次核对《三体1》的译稿,他几乎不在自己家的书房干与科幻有关的事。
轨道与车轮碰撞的金属声里,网络信号渐渐弱去,乘客不多,上下班的这40分钟路程中,车厢算是相当理想的移动办公间,这也是他“可以独自集中精神写作的唯一时间段”。
翻译《三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统一书中的科技术语和物体名词,刘宇昆需要列出一张非常长的汉英对照表。他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科学知识和术语、完全陌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英语言的不同表达,都是挑战。
刘宇昆11岁随父母从甘肃兰州移民到美国,大学在哈佛学英美文学,还选修了计算机课程,毕业后成为微软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工作几年后,他又回哈佛念了法律硕士,转行做高科技专利领域的诉讼顾问。
2002年,刘宇昆开始写科幻小说。从那时起,他就习惯于把列车当成办公室。他熟悉中国历史,喜欢金庸、《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还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科幻小说。写自己的故事时,他会引用艾米丽·狄金森的诗句和苏珊·桑塔格的评论。职业经历给了他很多故事素材,他的第一篇小说《迦太基玫瑰》中运用了编程语言,《结绳记事》中又写到了知识产权。
2014年11月2日,刘宇昆(左)和刘慈欣在华语科幻星云奖红毯同科幻迷互动。(新华社图)
律师工作很费脑力,薪资按小时计,偶尔还要作为法律顾问出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会把突然闪现的点子简单记录下来。这些点子有从刊物上读到的越南新娘报道,更多的硬科幻灵感则来自arxiv.org网站上看到的科学论文。他不列提纲,也不做写作计划,任由这些点子在脑子里碰撞,渐渐发酵成故事,然后在通勤列车上不连贯的碎片时间里,把这些故事敲成文字。
他在火车上写出了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折纸》,4046个词,花了两周。2012年,这篇小说先后拿到了该年度雨果奖和星云奖的最佳短篇故事奖。
2009年某个深夜,身在波士顿的刘宇昆收到一个陌生地址发来的邮件,发件人是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邮件写道:在网上读了刘宇昆的作品《爱的算法》,非常喜欢,希望能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刘宇昆很高兴,立刻回了一封热情的邮件。
在陈楸帆的努力下,刘宇昆的短篇小说《爱的算法》和《单比特错误》很快出现在2009年第4期的《科幻世界》上。译者都来自网络,他们看到陈楸帆在豆瓣上征集译者帖子后,自发翻译了刘宇昆的作品。刘宇昆拥有了第一批中国粉丝,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看中国科幻作家的小说,其中就包括刘慈欣的作品。
他与刘慈欣开始通过邮件联系,从作品聊到科技。刘慈欣读过刘宇昆的小说《折纸》,觉得里面的“东方文化色彩”十分动人。刘宇昆在为中国海外教育基金会做法律顾问时,耳闻目睹了中国贫困乡村的教育问题,也对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感同身受。
第一次读完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刘宇昆兴奋得一晚上没睡。
《三体》里宏大的宇宙观令他激动。“黑暗森林”法则下,他人即地狱,任何将自己暴露在宇宙中的尝试都是自取灭亡。在这片黑暗的寂静岭中,每个默默自转的星球都不无辜,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饥饿游戏,隐匿在黑暗宇宙中的星球既是猎物也是狩猎者,时刻准备着弱肉强食。
《三体》这些史诗化的布局让刘宇昆想到亚瑟·查理斯·克拉克宏大的科幻文体,有古典科幻小说的感觉,又与西方流行的科幻小说颇为不同。他最喜欢《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女主角程心逃离的太阳世界二维化,太阳系将会被压扁成为一个绚丽血腥的平面,宇宙面临毁灭。她可以躲进一个小的独立宇宙过安逸的生活,然而她选择将小宇宙的质量归还给大宇宙,让濒临毁灭的宇宙得以重启。“这也会是我的选择。无论宇宙多大、多残酷,人性依然是最重要的。”刘宇昆说。
不谋而合
刘宇昆闯入翻译领域纯属意外。
2011年,他收到陈楸帆的邮件。那时,陈楸帆打算向欧美杂志投稿,却苦于找不到好翻译。他曾尝试自己翻译,甚至还找了翻译公司,都不尽如人意。于是,他把小说《丽江的鱼儿》的英文翻译稿发给刘宇昆,想听听他的建议。翻译公司在“信、达、雅”中只能勉强做到第一个,不能摆脱浓浓的中式表达和思维方式,翻译出来的英文词句让说了几十年英语的刘宇昆都感到费解。
刘宇昆开玩笑说,修改这一版翻译还不如由他从头翻译一遍更容易。出于帮朋友忙的初衷,他开始了翻译工作,中国科幻在美国到底卖不卖得出去,他根本没有细想。结果出乎意料,刘宇昆翻译的《丽江的鱼儿》随后在美国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上刊出,还获得了2012年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刘宇昆突然意识到,他读过的许多有意思的中国科幻小说,由于语言的隔阂,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做一名译者的意愿就像一个按钮般被按下,蓬勃而出。
他开始翻译越来越多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并将它们介绍到西方——夏笳《百鬼夜行街》、马伯庸《寂静之城》、陈楸帆《沙嘴之花》等都被登在美国主流科幻媒体上,这其中也包括刘慈欣的一些短篇小说。
《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英文版
读过《三体》后的酣畅与激动渐渐变成了一种不甘:这样一部格局宏大的作品难道只能在中文世界流通?于是,刘宇昆动了把《三体》翻译成英语的念头。
那时,刘宇昆的科幻写作也正处于高产期,用科幻作家艾利亚特·德·波达的话形容,“到处都是”他的作品。频频获奖也让他在美国科幻界崭露头角,拥有了话语权。
刘宇昆翻译《三体》的想法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中教图)出口综合部总监李赟不谋而合。
2012年的一天,李赟在开车回家路上听到车载广播里介绍《三体》。一读喜欢得不行,一口气看完了一整套。一番搜索后发现,《三体》在国内销量单册已过40万,却还没有英文版,于是决定将《三体》推向西方世界。中教图找到刘慈欣谈妥国际版权代理后,李赟向公司建议:先翻译,再考虑输出。
中教图对《三体》译者候选人设定了两个标准:英文为母语、精通中国文化的欧美籍人士,或是对西方文化有深刻理解、长期居住在欧美的中国人。在这两个标准的严格筛选之下,候选人屈指可数。刚获得雨果奖、有不少翻译经验的刘宇昆成了首选。另一位几乎阅读过21世纪所有华文科幻长篇小说的美国译者乔尔·马丁森(Joel Martinson)则被定为《三体》第二部的译者。
在2012年秋天,刘宇昆接到了中教图《三体》英文版的翻译邀请。刘宇昆欣然应允,立刻开始着手翻译。除了对《三体》的个人偏爱,这也是他翻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体》无疑是个最好的起点”。刘慈欣对这个译者人选相当满意,他觉得刘宇昆能将东方美学融入科幻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情感特有的细腻质感,“这是你读西方大师作品时感受不到的”。
2012年11月7日下午,《三体》第一部译者正式签约,刘宇昆第一次见到了刘慈欣,还收到了来自刘慈欣的礼物——一套折纸艺术品。
……
以上内容节选自Vista看天下APP《号外》第八期。
阅读全文及精彩书摘请长按二维码,获得完整杂志:《刘慈欣:盛名之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