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童观察》记者 木夕
笔者最近去长沙的母婴店走访,发现一个现象:牛羊奶粉的主流价格几乎持平,都在350元上下,已经没有明显的价格差了。
当然,这个现象并不具备普遍性,长沙属于二线市场,消费已经呈现品牌化,牛奶粉里进口品牌和国产一线品牌比重较大,整体价格水平也呈中高端,所以,无论是338元—368元的“半羊”奶粉,还是368元—398元的“纯羊”奶粉,相比于品牌化的牛奶粉,都显得“泯然众粉矣”。
怪不得我遇到的几位导购,似乎完全没有主推羊奶粉的意愿——价格是产品定位的重要标签,既然价格拉不开差距,羊奶粉的稀缺感和高档感也体现不出来,再加上羊奶粉市场教育远不及牛奶粉,导购很容易避难就易,主推那些品牌拉力更大的牛奶粉。
即使我扮演的是对母婴毫无经验的“小白”顾客,拱手送上“智商税”,导购也没有理睬,简单的两句咨询后,她就“缴械投降”,拿出了美赞臣……
好吧,既然你不主动,那么我主动。在一家叫“XX宝贝”的店里,我看到货架上陈列着4款羊奶粉(两款国产、两款进口,三款“纯羊”、一款“半羊”),于是就问导购:“这几款羊奶粉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是进口的,那边两个是国产的。”奶源产地是导购抛出的第一个判断维度。
“哦,进口的好一些,是吧?”我装作漫不经心。
“对!”这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导购也随声附和。
我拿起旁边的国产粉,“国内奶源真的不行吗?”
导购有点措手不及,不过很快接上话来:“其实,没什么区别。”显然,她想留一条销售“退路”。
气氛稍微有点尴尬,我决定换个话题:“奶粉应该怎么选?亲戚家孩子还没出生,我也不知道哪种适合他/她。”
“看配方。”这次导购答得毫不犹豫,我想我是撞进了她的“舒适区”,不过很快就被这种想法“打脸”了。她热情地把奶粉罐上标着配方列表的那一面递到我眼前,一堆营养物质和含量数字,看得人头大。
“这怎么看啊?”
——“每个品牌营养成分都不一样的,含量也不一样。”
“看着是不一样,但是,宝宝喝了有啥区别?”我也有点着急,不知如何表达。其实我的疑问很简单,就是希望她告诉我,“乳铁蛋白可增强抵抗力”,或者“益生元能调解肠道”这样的消费者语言。
交流再次陷入僵局,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启下一话题,拿起店里唯一的一款“半羊”奶粉,问道,“这个有什么不一样?”
“这款羊奶粉添加了牛乳蛋白。”
“啊?羊奶粉里怎么还有牛的成分?”不知道正常消费者会不会如此反应,我问完还有点紧张。
“这就是它的特点。”
这下换我措手不及了,“那,它和其它这三个全是羊的有什么区别?”我想,自己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多少暴露了些假身份。
“没区别!”导购小姐简单粗暴地终结了我的尴尬。
我也实在黔驴技穷了,就结束了询问,道谢离去。回去的路上,旁观了整场“演出”的同伴感慨,“厂家每年大几百万的培训费都花在哪了?”言下之意,是导购的素质太差了。
我也有同感,但还是有点心虚的,毕竟我是一个假扮的消费者,也许很多反应都有点做作,不合常理,也是难为导购了。
回看此次羊奶粉的“咨询”经历,导购之所以显得不那么专业,可能是因为任职时间不长,确实对产品知识不熟悉,也可能她是全场导购,对某一细分品类的专业知识不足。
但无论是何种原因,这样的情形在我近段时间的门店走访中经常遇到,不论是长沙、杭州,还是北京,以“专业”见长的母婴店,导购的专业水平确实堪忧。
不过,还是要感谢这位导购的“不逐客之恩”,以我这拙劣的演技,可能早就已经露馅了。
羊奶产业资讯报道
羊奶产业前瞻分析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婴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婴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