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大众汽车在珠海为中国市场准备了一场电动化盛宴,国产纯电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朗逸一同发布并将于数月内上市,并宣布在2020年前,对中国市场投入40亿欧元进行新能源产品研发,投放10款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产品,并在同年实现国产30万辆的新能源车的目标。新能源在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大众汽车也许已经明白它即将要面临的这场挑战的规模,同时,它希望中国市场都知道它已经一头扎进全电动化的深海里,而不再是那个一直在岸边观望的人。
不得不说,自特斯拉诞生以来,国内看到的不少新能源产品,可以用“光怪陆离”来形容。前瞻概念+过多的形容词,让一大批新势力的产品们久久落不了地,而早期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上的试探让用过它的消费者们都成了试验品。不管有没有电动车,造车都是一个“制造为王”的事情。大众想做的,就是以自己全球规模最大车企的身份,让这件事回到最纯粹的方向上来。
大众集团的2018年财报显示,其汽车品牌销售收入为846亿欧元,同比增长8.6%。明眼人会知道,如果不是前两年的某件事,这个数字会更高。这件事让大众认识到,过大的燃油车体量一定会在某个时候成为品牌的累赘。要实现新能源的转型,需要从消费力最强的中国市场开始。
可能有人会说:首发纯电产品中出现了“宝来/朗逸”,这代表了大众新能源领域又一轮“特供”的开始?——这可以延伸出下一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众汽车的生产技术和车型技术由德国总部完成,中国市场作为执行者。但基于中国市场在大众汽车集团的重要地位和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特殊性。全球产品的本地化和新产品的本土研发会成为核心。教授认为未来大众在国内的电动车会符合“尺寸,科技,设计”这三个关键词。
一个全球级车企的转身,也许不会那么慢。去年广州车展上的奥迪e-tron已经给我们秀了一把大众新能源的肌肉。MQB平台已经证明了大众在燃油领域的成功,现在则要用MEB平台把故事再讲一遍。
纯电模块化产品,是在供应链,车型延伸性上让电动车显得不那么小众的重点发展方向。之前的“油改电”或是独立平台都证明了其在体验/成本上的短板。大众想用MEB平台继续实现其在燃油车领域的“普世价值”。
大众这个名字的魔力很大,有人认为Model 3的国产是“狼来了”,要是大众能用其一半的成本造出相似的产品呢?全球级车企在供应链体系的把控能力不是新势力们能够想象的。纯电动车从“玩具”向“工具”转型的重要标志,就是让更多人买得起。
教授继续以特斯拉举例,相比产品,个人更觉得“超级充电站”的出现更有划时代意义。一个企业的积极布局,可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升级。从 2019 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在中国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电网络的解决方案。车企对公众充电网的建设,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获利回吐”?
还有一点很重要,大众也在玩自己的新概念。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逸驾智能」就是其在“未来出行服务”领域的重要布局,新能源车免不了与互联网打交道,它就是帮助大众集团连接汽车与互联网两个行业的「中间结构」。大众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涉足智能出行业务的外资车企。
教授都不想去赘述这次发布三款产品的产品力问题了,在MEB平台+大众三电技术+南北大众制造能力的加持下,这可能是不符合国内用车观的产品吗?新能源已经不是蓝海市场,当那些传统大佬出手的时候,你想不到它们会以多快的速度入局。
——如果大象能够跳舞,那蚂蚁就必须离开舞台。不做观察者的大众,在中国市场即将迎来新能源的“大爆发”。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玩车教授”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玩车教授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