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把“431页的性高潮与毒品”改编成了电影。
这就是Mötley Crüe乐队的自传《污垢:世上最臭名昭著摇滚乐队的自白》和传记片[污垢]。
Mötley Crüe是谁?
克鲁小丑,活跃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金属/华丽金属乐队,9张专辑全球销量4000万。全世界都知道的泰勒·斯威夫特,出道以来6张专辑总共卖了5000万张。
得知道,金属乐的受众可无法跟全球化市场下的流行乐比。
Mötley Crüe
因为都是传奇乐队传记片,二者时隔不到一年,[污垢]被称为“山寨版”[波西米亚狂想曲]。
[污垢]可没山寨[波西米亚狂想曲],它猛多了。
克鲁小丑本身就很猛。
1987年12月23日,乐队贝斯手在救护车上死了。
死因是海洛因过量。Nikki Sixx爱海洛因,他曾花两年时间写《海洛因日记》,在上面表白“酒精、LSD、可卡因......都只是情人,海洛因才是真爱”。
真爱海洛因,让他差点加入“27岁俱乐部”。
被宣布死亡的2分钟后,Nikki复活了。
救护车上的护士是他粉丝——为了不让偶像死在自己手上,连扎了两管肾上腺素,把Nikki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对不起放错了。
14年后,Nikki Sixx和其他乐队成员一起,写了这本名为《污垢》的自传,记录了一段充斥着性、毒品与摇滚乐的往事。
再过18年,也就是Nikki经历死亡两分钟的32年以后,网飞把这本传记拍成了电影。
▼
克鲁小丑出的传记被视作“华丽金属享乐主义”圣经,自称“世上最臭名昭著摇滚乐队的自白”。
“×××的圣经(the Bible of...)”和“世上最臭名昭著的×××(the world's most notorious...)”,简直是英语世界的两大固定句式。圣经已经被用烂了,随便哪个知名乐队出本传记,都能被摇滚青年视为圣经。
而被冠上“世上最臭名昭著”之名的,多是杀人狂。
克鲁小丑对乐队自己的定位还算准确,他们和killer、gangster、criminal没差多少。除了差点死于吸毒过量的Nikki,还有间接杀了个人的主唱Vince Neil。
1984年12月8日,Neil喝酒后开着超跑,撞上了对面行驶的汽车,造成对方二人颅脑重度损伤,而自己车上的乘客——芬兰摇滚乐队哈诺伊合唱团的鼓手Razzle,当场死亡。
Vince Neil(左)Razzle(右)
Neil的跑车De Tomaso Pantera
还有一件很扯的事儿,在鼓手Tommy Lee的婚礼上,作为伴郎的Nikki Sixx,竟然嗑药嗑嗨了。
[污垢]剧照
Tommy Lee婚礼真实照片,Nikki在最左边
四名乐队成员将80s、90s的这些事儿,事无巨细地写进了《污垢》,在连登四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后,有人说,这是“431页的性高潮与毒品”。
[污垢]就是找准了这两点拍的。
《滚石》杂志对此进行了概括:“全是白花花的屁股,然后是性、然后是毒品、然后是更多的性”。
对于暗黑堕落之处的刻画,是[污垢]的大胆之处,也是为人诟病之处。它让人感觉到,性与毒品反客为主,享乐主义式的生活方式似乎代表了克鲁小丑。
但是,他们明明不只是这样。
▼
正如影片开头所讲述的,乐队的创始人Nikki Sixx,原名Frank Carlton Serafino Feranna, Jr.,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先是父亲不辞而别,只能跟着母亲和她无数个情人生活,后来母亲也抛弃了他,把他丢给祖父母。
最右边的小孩是Frank小时候
被继父一巴掌拍到地上的小Frank
他是听着深紫、皇后、黑色安息日乐队,然后长成一个问题少年的(没有直接联系)。他闯入邻居的家,偷东西,因为卖毒品被赶出学校。祖父母管不了了,又把他送到了已搬去西雅图的母亲那里。
在西雅图Nikki更不安生,他卖掉偷来的吉他,买了把贝斯。再次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光,他唯一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弹贝斯。
17岁那年,他跑到了洛杉矶,把名字改成Nikki Sixx,在那里边卖吸尘器边面试乐队。
年轻的Nikki Sixx
[污垢]用了4分钟讲述这些经历。继父的一个巴掌和母亲的一个白眼,就是Nikki走上自我毁灭道路的全部解释。
这说得通,但还不够。
[污垢]的问题在此。关于克鲁小丑的所有事情,都是用这种快节奏、高度概括性的影像表达的——从乐队的成功,到毒品的泛滥,Neil害死Razzle,Neil与Nikki的不和、离队,再到Neil的女儿死于癌症,最后又回归乐队。
一切都讲了一遍,都像走马观花,最终汇集成一篇感官冲击力挺强的流水账。
影片不缺乏精彩的桥段,比如Neil在病榻边安慰女儿的那场戏,这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安静、流露出真情实感的场景,Neil强忍住眼泪,悲痛触动人心。
可是,根据传记改编,四位成员有各自的叙述,这就使得没有一个人的故事能在108分钟内得到充分的叙述。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四个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都不够深入。
20年的篇幅,竟然不能给人留下相应的体验。很多类似题材的影片都拍出了史诗感,比如[摇滚芭比]、[天鹅绒金矿]、[波西米亚狂想曲],不管讲的是个人还是乐队,全片下来,都能让观看者有恍如隔世的体验。
[摇滚芭比]豆瓣8.7,IMDb7.8
[天鹅绒金矿]豆瓣8.4,IMDb7.0
[波西米亚狂想曲]豆瓣8.7,IMDb8.1
以《滚石》杂志为代表的媒体对[污垢]的评价都比较负面,《滚石》说:“我们终于等到了克鲁小丑的传记片——但是我们应该有个更好的”,《Ploygon》则说:“网飞不知咋的设法把克鲁小丑拍无聊了”。
在英美,克鲁小丑属于观影人群都会多少知道点的乐队,他们的事件被很多人熟知,更不要说摇滚乐迷和乐队粉丝了。所以对于当地影迷及粉丝来说,只把“事件”拍出来,远不够好。
豆瓣评分7.7,国内影迷对[污垢]的认可度远高于国外。不过这片确实够好看,对于80s、90s的时代还原够了,对人物的还原够了,声色够了,尺度也够了。
它足够好看,唯独缺点让皮囊饱满起来的灵魂。
▼
聊聊你对摇滚乐的看法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