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人造”的楼市慢牛已上路

作者:吴晓波频道 来源:吴晓波频道 公众号
分享到:

04-05

成为会员▲收听音频

到公众号回复“早茶”,领取每天精神食粮


趁着假期,每天抽出20分钟,吴晓波、简七、恰空三位讲师助阵,帮你从读书、理财、房产三个板块进行学习充电。


今天,是由简七理财创始人——简七,带来的理财第一步:清点财富,给自己的财务做个体检!

房价的涨跌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场预期游戏和周期游戏。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房价背后的操盘手。

——吴晓波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4月以来,天气日渐温暖。

 

调控了两年多的楼市,也有了回暖的迹象。

 

买房者或许最有感触,据媒体报道,北京二手房市场回温,卖房者不愿意接受还价,而买房者稍一犹豫,心仪的房子就被别人买走了,其中部分被全款买走。

 

除此之外,小巴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迹象:

 

1.房子更好卖了


北京:3月二手住宅网签超1.6万套,创近十个月以来新高;


深圳:3月二手住宅成交量创近半年新高;


上海:3月二手房成交量约为2018年月均成交量的两倍;


广州:3月商品房网签同比涨41.64%;


苏州:3月商品住宅成交环比增102%。



2.利率更宽松了

 

多家银行表示额度宽松,如果是纯商业贷款,不少银行的放款速度是“一周见”(抵押完一周左右放款)。

 

3.房企融资更容易了

 

今年以来房企的发债环境相对宽松。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房地产行业融资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日均融资规模超过百亿元(密集度堪称近2年之最),且成本普遍下降。

 

4.土地市场也将慢慢活跃


1-2月国有土地收入同比下降5.3%。3月下旬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相比1-2月的低迷有所恢复。业内人士预测,融资压力缓解后,部分企业或将再次开始抢地,尤其是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明显活跃。

 

那么,问题来了,楼市真的回暖了吗?调控会慢慢放松吗?房价会不会开始上涨?现在是买房好时机吗?针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小巴问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吴翔华

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所长

 

 当前开发商和投资者有一定的冲动 

 未来二手房或率先上涨 

 

最近的楼市回暖由内外部原因所致:

 

从内部讲,楼市从2016年的“9·30”调控至今快三年了,根据以往规律三年是个周期,两年多恰恰是放松的前夜。

 

目前最明显的是土地市场开始回暖,从无锡、宁波、杭州、南京,以及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卖地情况就能看出。虽不至于地王频出,但房企的预期已经转为乐观。

 

乐观是因为:1.银根比较放松,手中资金比较宽裕;2.虽然房子卖得不如前几年,但这两年的收入也还不错。

 

此外,调控政策已经见底,意味着市场见底,使得开发商拿地建仓。投资者也是如此,有入市冲动,担心错过机会。

 

从外部看,经济大环境不乐观,或许只能走老路。虽然并没有放松对楼市的监管,但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土地市场回暖和某些地方调控政策的放松。

 

综合以上原因,土地市场回暖会传导到房价上,一手房受调控不会有大变动,顶多就是限价会有适当上调,但二手房因为监管不到,恐怕会率先上扬。

 


如果二手房上涨速度较快,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差距会拉大,引发新房继续受追捧,市场过热会引发新的调控政策。

 

这样的反复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者是没有对外公布),除了推进租赁住房,以及尚未出台的房地产税,并没有可落地的实质性举措。

 

让老百姓的预期稳定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




丁建刚

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

微信公众号:丁建刚房产


 楼市紧跟股市进入牛市 

 虽是“人造”牛市,但也是牛市 


2019年,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背后的政策逻辑是这样的:

 

2018年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公告中,对房地产只字未提(三个月前的表述是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还提了“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稳”是经济目标的第一诉求。

 

会议结束后仅隔一天,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总体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至此,为了达到“稳增长”目标,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转向,已非常清晰。

 

春节后,2月15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信贷量: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社会融资规模达4.64万亿。全社会惊呆,天量信贷。

 

提了两年的“房住不炒”,今年两会没有继续提。

 

至此,调控政策的逻辑,货币政策的逻辑,均已明晰到位。

 

楼市紧跟股市进入了牛市,尽管这是一个政策牛市、信贷牛市、“人造”牛市,但“人造”牛市也是牛市。

 

 

因而在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会继续升温,量价仍然会惯性向上。但导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因素,均未消除。

 

并且,官方对楼市的态度既爱又怕。既希望楼市能够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又怕房价过快上涨导致的社会和金融风险。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国的城市分化,将从2019年开始加剧。高铁网上,经济发达的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在城市的竞争中,将继续显示出优势。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虹吸现象”,将导致一些地区或不可避免出现“鬼城”“空城”,特别是一些北方的城市。

 

面对当前的楼市现状,艺高胆大者,或许是机会。把持不住者,则结果并不会太好。



 

刘晓博

天天说钱财经新媒体创始人

著名财经评论员


 要支撑2019年经济6%以上的增长  

 土地和房子的增长是必须的 


去年年底,我对2019年楼市做了一个整体判断:前冷后热、前低后高。

 

这是中国经济内在逻辑和经济周期决定的。研究中国卖地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有新房成交额占GDP的比重,过去10年整体趋势都是上升的,甚至在2018年楼市调控非常严厉的年份里都是上涨的。

 

2018年,中国GDP增速是6.6%,但土地拍卖收入6.5万亿,增速是25%;新房成交15万亿,增幅是12%左右。12%(新房)到25%(卖地)左右的增长,对应的GDP是6.6%增长。

 

中国内需的三大件:房子、汽车和手机。2018年只有房子是增长的,汽车和手机都在下滑,2019年汽车和手机仍然如此。

 

 

因此,要支撑2019年经济6%以上的增长,尤其是在降税减费的情况下,土地和房子的增长是必须的。

 

但不要轻易说放松调控,楼市调控永远不会放松。让楼市涨是调控,让楼市稳是调控,让楼市适当下跌也是调控。现在,只是调控的方向变了,以前是压,现在是托。

 

对于楼市,官方要的是活跃的成交量,由此带来的税费增长和产业链的活跃。如果房价大涨,还会有压的措施。2019年地价、房价整体有接近GDP增速的涨幅,则是允许的。

 


 

恰空

上好家创始人

知名房产投资人

 

 本轮行情是宏观大趋势的结果 

 当下是入市好时机 

 

房圈有句名言:楼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我认为更核心的是一条主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大背景下,最终会有约20个大城市脱颖而出。它们将会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终赢家,投资这些城市的房产也将会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动性。

 

这些城市可能是: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南京、杭州、苏州、天津;

武汉、郑州、成都、重庆;

济南、福州、西安、沈阳;

大连、青岛、宁波、厦门。

编外备选:长沙、昆明。

 

而从城市轮动的角度,一线城市由于受到最多资金面、需求面的关注,在每一轮楼市周期都会率先回暖;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后的需求外溢效应,会带动强二线城市房价跟涨,继而引发中二线城市、弱二线城市房价依次跟涨。

 

资产价格上涨的唯一原因、直接原因,是之前卖得太便宜了。

 

上一轮全国楼市严格调控后,2017、2018两年的住宅成交量大幅下滑,需求被严重压抑、无法释放,而M2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总量仍在继续增长,平盘、阴跌的房产价格相对逐渐积蓄的购买力来说越来越便宜,需求端势能仍在不断积累。

 

这些需求,一旦得到降准、减税等宽松的政策信号,就会逐步得到释放,直到产生对楼市走向预期的整体反转,从而带动市场势不可挡地回头向上、再创新高。

 

可见,本轮全国房地产行情的到来是宏观大趋势而非短期政策的结果。

 

因此,对于买房者当下是入市好时机。


老生常谈三句话:买了就对了、贷足就赚了、笋盘就完美了。


◈  ◈  ◈


楼市回暖,如何把握住机会?

欢迎加入《我的房产计划》

房产配置、房产投资、房产合同、房产经济学

四大知识模块构建房产实操体系


点击按钮▼ 收听课程



本篇作者 | 李梦清 |当值编辑 | 郑媛眉

责任编辑 | 郑媛眉 主编 | 魏丹荑 

阅读38470
举报0
关注吴晓波频道微信号:gh_b09cb640f6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