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1 元钱还可以买到什么?

作者:奴隶社会 来源:奴隶社会 公众号
分享到:

05-23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859 篇文章

题图:郭兆凡在线下教师培训现场。

作者:C计划,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讲座、工作坊,帮助人们提升思维能力,改善人际沟通,共筑公共理性。

在C计划第一期教师批判性思维训练营结束后,老师们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21天的课程完结了后,早上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当时每天都有一个小目标,都能够起得来并完成,并结合所听的,遇到同样的情境以后,会知道冷静下来思考。”


“慢慢地改变了一些固化的思维,遇到问题不是立马带着自己的观点否定它,会想一下跟以前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探究一下,不直接否定一个人、判断对错。用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学生,发生了问题不会直接根据学生以前的表现去推测、主观地判断责任,而是会更多地参考多方面的意见。”



……


一个月的线上学习究竟可以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改变?这就是参加了C计划教师思维训练营的老师们的答案。


01

改变,始于思辨


2018年10月,在一土教育、丰盛基金会的支持下,C计划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们开发了一套线上批判性思维课程。一个月的时间里,有2326名老师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有1273名来自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也以一元钱的公益价格享受到这套课程。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型的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在获取信息时,能够明辨真伪是非,决定自己到底应该相信什么,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而不会被欺骗、被忽悠、被煽动、被洗脑;当我们自己要去发表观点、做出决策的时候,不会简单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盲信权威,能够对自己的直觉、偏见、情绪有所警醒反思,基于事实,基于逻辑,理性地决定,自己到底应该说什么和做什么。


换句话说,掌握批判性思维,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观点,成就自由的思想人格。


如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毫无疑问,老师是关键。


我们相信,如果老师们能够更清楚如何基于教材课本设置问题,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老师们能够将复杂问题的分析框架传递给学生,自然会让学生掌握更好的思考方式,而非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如果老师们能够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性,启发让他们自发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能在日常学习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而老师和校长作为一线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面对棘手的教学问题、管理问题,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教学管理不再像打地鼠一样不断救急;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当下教育的问题所在,更理性的看待职业上的困境,寻找相应出路。


正是基于这些“相信”,才有了这样一套课程。


C计划的三位主创——叶明欣、蓝方和郭兆凡的教育背景分别是法律和人类学,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级名校受过系统学术训练,在教育、公益和媒体行业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 从左到右依次为C计划主创郭兆凡、蓝方、叶明欣。


在过去的两年半间,她们研究了上百本经典专业书籍,花费了超过5000小时的一线教学打磨课程,开展了20多轮的授课-反馈-修正,学员超过30000人,熟练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方法,是国内推广批判性思维的专业教育团队。而这套面向教师的课程,则是主创团队研究大量中小学教材、绘本、教育类书籍,结合二十余场面向一线教师、校长的线下工作坊的实践经验、学员反馈后打磨的成果。


▲ 主创郭兆凡在线下教师培训现场。


一个月的线上课程,主创们先后迭代四轮讲义,反复修订改稿,沉淀16万字课程讲义,2万字课程补充资料。最终,上线课程内容46期,分别包含21节课程、作业及参考答案、若干推荐资源。


每天早上,参加课程的老师们会先收听15分钟左右的音频课,而后完成课后作业。C计划的导师与助教团队则会悉心批改作业,回答学习群里的所有问题。


▲ 学员们每天都会收到作业反馈。


在课程结束后,老师们对课程给出了平均为4.63分的高分(满分为5分)。课前课后思维能力测试成绩则显示,参与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课后的访谈与反馈中,老师们更是纷纷提到这一个月来的改变。


福建武平县象洞中心学校三年级数学老师谢兰珍,原来在教学上最大的困惑就是“学生的分数提高不明显”,虽然花了很大力气,效果却不明显。训练营让这位数学老师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实现数学成绩的目标,要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根据根本原因来找对解决方法。


谢老师仔细甄别原因,确认一个很大的根源是孩子们的识字和阅读能力不足,班上23个孩子,能正确读懂题意的只有十来个,还有一半多的“出现文字稍多的题目就会晕头转向”。


于是,虽然是一名数学老师,谢老师也确立了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并在C计划的分享资源中找到了大量的儿童阅读资源和基本的批判性阅读方法,开始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和数学课外读物,一个学期的时间下来,班上孩子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谢老师参加21天教师思维训练营还发现,课程里面所讲的“非暴力沟通”的反面例子,就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做法。经过学习,谢老师尝试运用课程介绍的方法,感到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大改善,现在“孩子们和我的关系比班主任好太多”,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专注程度。


而海南海口私立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周翠芳老师,印象最深的则是从训练营中学到的四步法。她在课程笔记中写道,“是什么”是事实,也是“四步法”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一环有问题,后面就缺乏讨论的基础;“怎么样”简单说就是这件事有啥后果。通常易犯的毛病是只看到“好”或“坏”,不能全面衡量;“为什么”,要找出内因和外因,包括“知不知道”、“能不能够”、“愿不愿意”(知能愿)三个方面的原因; “怎么办”则针对找出来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周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记录下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使用“四步法”来分析问题。一次,班里的小王同学忘了学习资料,直接跳出的念头就是“没带资料那我就不上课了”——从“是什么”,直接跳到“怎么办”。而周老师则把他拉回到“怎么样”和“为什么”的分析中。忘带资料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后果,为什么会忘带资料,最后的解决方法绝对不是撒气“我干脆不上课了”。小王同学自己列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这次可以和同学们借着看;下次出门提早五分钟,并把相应的资料包放在在鞋柜旁,出门时就不会拿错;还可在出门时,打开包,查看一下包里的资料,再次确认。


这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我们相信,终究会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02

学了批判性思维,应试怎么办?


尽管如此,在和老师们的密切交流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老师们学习批判性思维的顾虑和担忧。例如在和一位老师的访谈中,他便提到:


“最大的困难就是应试压力。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是相通的,给我们自上而下的压力非常大。前个星期六日,校长去参加全市的教育质量提升会,所谓的质量,就是考试的分数,没有其他。……我个人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我跟孩子的关系还有孩子们的阅读、思维和视野。但在应试压力下,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重复训练。”


而我们想跟这些在应试和素质教育间挣扎的老师们说一句,思辨教育本身和应试并不矛盾。新高考和新课纲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恰恰掌握了批判性思维工具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应试能力,在未来的高考中胜出。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这份“新课标”,将指导新一轮的高考命题和教材编写。而“新课标”已经明确提出:要把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和考试,转变成以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为核心。“能力和素养”具体又指什么呢?就是“理性思维”“科学素养”“解决问题” “质疑反思”“独立思考” “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这样一些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在课标中反复出现。


这份“新课标”,将指导新一轮的高考命题和教材编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试题2

材料


——摘编自张海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反思》等


问题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这是新课标中的一道历史考试样题。它考察的是学生能否区分事实和观点,能否理解多元观点背后不同的主客观因素,能否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要训练的关键,而绝不再是能否识记一个标准答案。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近期刚发文评论了2019年的高考语文考纲,“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审辩思维”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



其实这几年的高考改革,早已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来看一眼2017年上海语文高考题,满分150分,其中有93分直接考察的是议论文的分析或写作。议论文,是以表达、论证观点为核心的文章。对议论文的分析,恰恰体现的是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评价论证的能力;而议论文写作,考察的则是学生论证自己独立观点的能力。另外20分的简答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表达也会更清晰,分析更加有理有据,也更容易得高分。


当新高考、新课标提出这些新要求,我们的老师是否准备好了呢?


如果我们不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重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的孩子恐怕无法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来的培养目标,也很难应付新高考中的变化动向,更难在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始终保持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不同于以知识传输为核心的传统课堂,以培养思辨能力为核心的课堂需要让学生成为主角,为他们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论证探究的空间。老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提供者,变成了方法论的指导者。这要求老师本身就得具有相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具有教育理想的老师,都应该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作为终身学习的目标。


而我们,愿意和你一起探索、成长。


03

改变,从你我开始


第一期课程结束后,我们不断收到学员们的催促:课程什么时候再集中开课?


而现在,第二期教师批判性思维训练营终于来了!


这一期的课程,依然围绕四个模块展开:



1、围绕批判性思维最为基础的概念,指导教师养成质疑意识,反思标准答案;培养自己和学生讲理论证的意识,并掌握提升论证质量的方法。


2、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语文课上的阅读和写作非常关键。通过批判性阅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观点的论证逻辑、审视证据、判断推理的质量,最终决定应该相信什么样的观点;批判性写作,则帮助学生构建独立观点,逻辑清晰,论据可靠,推理充分。历史、政治、地理、道德与法治等人文课程中涉及大量价值判断,利用思考题为孩子们进行哲学启蒙,深入反思价值标准,形成独立价值观。科学课则引导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科学思维。


3、为老师提供复杂问题的分析框架,帮助分析教学管理中的难题 — 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建立行为规范、进行纪律教育?


4、关注老师们的职业发展。探讨家校沟通和人际沟通,帮助老师反思职业倦怠的问题。


这一期的课程,我们将学时从21天调整为一个月,中间给学员留足消化吸收的时间;


根据第一期学员的反馈,我们对课程内容再次进行雕琢打磨,让其更实用、更接地气;


我们还从第一期学员里招募了优秀的助教老师,他们将和C计划主创团队一道,积极与每一位学员互动、讨论,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沉浸在酣畅学习的热烈氛围中。


第二期教师批判性思维训练营将于5月27日正式开营,为期四周。课程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


在一土教育、丰盛基金会和自由投资人王水华的支持下,本期训练营依然会以1元价格开放给700名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学校,是指镇级学校或村级教学点,以及贫困县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申请公益价格,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乡村教师课程优惠

阅读40185
举报0
关注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奴隶社会

微信号:nulishehui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