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848 篇文章
题图:从左至右分别为:主持人耶鲁中心负责人 Carol、一诺和 Ami。
作者:庄湘琦,一土学校一年级家长,即“大土豆”。本文来自:一土教育(ID:etuedu)。
写在前面:
4 月 12 日晚上,一诺与《养育下一代创新者:犹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一书的合著者阿米·德罗尔(Ami Dror,以下简称 Ami),在耶鲁北京中心就教育创新进行了一次对话,探讨如何“培养下一代创新者”(文末有回放二维码,扫码可免费观看)。耶鲁中心的负责人Carol和我一样也是一土学校的家长。Ami也是三个孩子的爸爸。
以色列是个人口只有 800 万,国土面积仅 1.49 万平方公里(北京市面积 1.6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放眼整个犹太民族,人口虽然只占到世界人口的 0.2%,但获得的诺贝尔奖的数量却占到了 22%(201 位犹太裔诺奖得主,其中 12 位为以色列国籍)。作为一名一土学校的家长(大土豆),我非常好奇,一土这个经常谈到“创新”的学校和闻名世界的创新强国以色列在教育理念、方式上存在着哪些交集?
另外,本周六下午在一土学校会有一个很特别的分享会,对公众开放。你可以近距离看到一土的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真实状态。(详细可以看文章《》)文末有加入信息,欢迎新老朋友们围观 : ) 。
Ami 目前是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一家知名少儿编程培训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国籍以色列。他中学毕业后进入以色列国防军 IDF 接受特训(IDF 之于以色列学生就如同清华、北大之于中国学生,哈佛、耶鲁之于美国学生一样)。
23 岁即成为了以色列总理和总统的贴身特勤长,随后又在欧洲许多国家担任外交官。在他厌倦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后连续创业,其中最成功的一家公司是 XpanD(我们现在电影院和家庭通用的 3D 眼镜就是这家公司的专利技术)。
01
犹太人对创新的认识
Ami 谈到“解决问题”绝不等同于“创新”,甚至在很多时候两者是完全对立的。他举了一个例子,以色列 60% 的土地是沙漠,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北方多水南方缺水,所以为了解决南部缺水的问题,他们建了一个北水南调工程。
显然工程本身并不存在创新,但是过了一些年,有人发现在北水南调管线所经过的沙漠地带的某些区域竟然长出了绿树;再去细看,发现原来管线渗漏出来的一点点水就能养活一片植物,由此以色列人创新性地发明出了“滴灌技术”,仅需原来 10% 的水量就可以种活相同数量的植物,大大造福了中东、印度、中国等缺水国家。
这个例子生动展示了多数时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性工作,而真正“创新”的出现往往是无计划、无意识的。那么如何为“创新”的出现提供可能呢?现在的父母又该如何养育出下一代的创新人才呢?
▍A. 训练孩子探索“不同”的能力
训练形式可以非常简单,比如父母可以每天问孩子“早饭想吃什么?”连续一个月,孩子的回答必须天天不同。
如果孩子说“无所谓,吃啥都行”,父母一定要坚持要求孩子提出和以前不同的想法,其实“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不同”。另一个父母应当牢记的要点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绝不插手帮助他们做作业。
Ami 也提到这一点对现在的中国父母来说可能特别难,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人类天生是抵触自学的,如果能够获得学业上的帮助,孩子们会天然寻求帮助而不愿意自我思考。
犹太家庭特别注重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肌肉”训练,父母帮助孩子去完成学习是大忌。
▲ “小土豆”们在一土科学项目课上探索未知。图片来自科学课王老师晨犀记录。
▍B. 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放空”的习惯
自学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热情和好奇心去点燃学习的内驱力来获得。现在全世界大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得非常忙碌,一周七天每天从一早睁眼到晚上闭眼都是上不完的课和做不完的作业,孩子们很少有时间自由玩耍、自我探索,从而根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热情和兴趣所在。
目前很多科技公司比如 Google、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等都会给员工 10% 的 genius time 来自由支配任其发挥,现在的父母们也应该像这些科技公司一样每天给孩子一小时,哪怕半小时时间任其自由玩耍做他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从而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
如果一个人在 8 岁的时候无法感受到自己对什么事物最有兴趣,那即使他在 22 岁从哈佛、耶鲁毕业也依然会陷入一片迷茫。对自我的探索、认知越早越好,越早越容易。
▍C.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主导(lead)做事情
就像前面提到的,可以从让孩子决定早餐吃什么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这种让孩子做主的养育方式在以色列家庭非常司空见惯,但在中国家庭却很不寻常。
中国家庭总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老师的指令要求去做事情,这既不利于培养独立自主,又扼杀掉培养孩子们冒险精神的一切机会。Ami 举例谈到,有一次一位中国公司的 CEO 全家来到以色列,和他的家人一块到一片沙漠游玩。
Ami 一下车就对他的三个孩子指着旁边的山峰说“一会儿山顶见”,而这位中国朋友诧异地看着他说“你太疯狂了,居然让三个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爬山,难道不怕他们掉下来吗?”。
而中国夫妇则牵着他们的儿子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他不禁感慨中国家长实在太过谨慎,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经过小的考验积累起冒险体验,他们未来也不可能凭空生出勇于冒险的精神和勇气。
▲ Photo by Amanda Perez on Unsplash.
02
犹太教育理念中的四大关键词
▍A. 创造混乱
Ami 在演讲过程中放了三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女儿混乱的卧室,所有物品都被她乱七八糟地摆在房间里,而这在以色列家庭看来再正常不过,孩子的房间本该如此混乱而又显得如此之美。
犹太家庭绝不会强迫孩子去遵守整齐的要求,而凌乱的房间恰恰被认为是儿童创造力的体现,每一种凌乱都体现出了“不同”。
▲ 图片来自 Ami 演讲 PPT。
事实上,Ami 的这个女儿还是三个子女中秩序感最强的一位,她每个月都会把自己房间的东西乱七八糟地摆放一遍,每次摆放出的效果都和上一次是截然不同的,而她也乐在其中。多数中国父母强迫孩子去遵守整齐的秩序,也恰恰磨灭了孩子施展“创新力”的乐趣和兴趣。
▍B. 超越前辈
以色列人通常会精通四种语言。希伯来语是他们的母语,英语是一般工作交流用的语言,第二语言可能会是德语、法语、中文等等,还有一种以色列全民皆懂的语言是机器人语言(robotish),也就是编程。
▲ 图片来自 Ami 演讲 PPT。
以色列教育非常重视编程教育,从 1995 年就开始全民普及编程,六年前政府更是从小学阶段就将编程列为必修课。因为编程是一种人工智能语言,在未来社会中,不论你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掌握这门语言才能更好地和机器交流。
Ami 举例说明现在 AI 已经可以独立起草法律合同了,但仍然需要人来引导,未来如果有两个律师竞争同一份工作,显然不懂机器人语言的律师将被淘汰掉。所以未来不论你的孩子是成为音乐家、画家或者律师,都必须懂得机器人语言。
由此也引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以色列的教育会如此具有前瞻性?Ami 继续解释到这是因为犹太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认识 — 让孩子掌握父母不懂的东西才是正确的教育。
Ami 以自己的母亲为例,她在 Ami 十岁的时候(1983 年)就送给他一台电脑,要求他学会电脑,因为据说未来会是电脑的时代,但那时 Ami 的妈妈对电脑能干什么完全没有概念。
正是因为犹太人信奉子女必须超越父母的教育理念,Ami 本人才能受益于电脑普及的时代并脱颖而出获得不凡的成就。
▍C. 勇于冒险
Ami 提到 10 小时前以色列登陆月球的尝试刚刚失败。而这个项目最初是由三名大学生提出并发起的,在耗费了 1 亿美元后,登陆舱在距离月球表面 5 公里的高空坠毁了。
但这三个人在以色列仍然被视为超级英雄,因为他们的壮举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成功接入月球轨道的国家,差点成为第四个成功着陆月球的国家,要知道最近一次成功着陆月球的项目(中国)耗资超过 1000 亿美元。
犹太社会高度崇尚冒险鼓励尝试,“冒险-尝试-失败-再冒险-再尝试”被视作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Ami 讲起自己的经历,当年他在军队接受飞行训练时,所有人在完成指定训练后坐在会议室里开总结会,飞行教官对大家说:“请 100% 按照指令完成飞行训练的学员举手。”
这时有 20% 的学员举起了手,教官要求这些举手的学员全部离开,剩下的讨论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但教官也并不认为他们是合格的学员,因为以色列人的观念是“没有经过失败而获得的成功,是偶然的没有价值的”。
▲ 图片来自 Ami 演讲 PPT。
回到这些学员身上,教官认为他们并没有足够努力(trying hard)。接下来,教官让所有留在会议室的学员包括 Ami 自己轮流上台反思“训练为什么失败了”“如何失败的”“下次该如何做得更好”……最终从这些经历了失败又善于反思再尝试的学员里训练出最优秀的飞行员。
回到登月的话题,Ami 说从一开始大家就预想到了仅投入 1 亿美元的首次登月尝试就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但以色列人仍然为这一失败的壮举感到自豪,相信通过未来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最终会实现登月梦想。
▍D. 质疑精神
根据 Ami 在中国两年来的观察,缺乏质疑精神是目前影响中国创新能力最直接的原因。他提到当他在中国办公室给员工安排任务,比如去做新网页、增加新功能等等,中国员工每次都欣然领走任务且没过两天一个新产品就被完成了。
但每到这时,作为 CEO 的 Ami 的内心是极度失望和崩溃的,他说这在以色列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如果以色列的员工接到上级发来的新任务,他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质疑上级的要求,抛出大量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而这些讨论其实才是 Ami 真正希望看到的。
▲ 图片来自 Ami 演讲 PPT。
在以色列质疑无处不在,不论你在学校是多么声名显赫的教授还是诺奖得主,都会接受普通学生的质疑;在军队,最普通的士兵也可以去质疑将军的权威而免受惩罚。
但质疑精神在中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试想当家长或老师对一个孩子大叫“就按我说的来做”五次,不用更多遍,这个孩子基本上再也不敢也不会去质疑权威了。要知道培养质疑精神本身就是很困难的,父母从小就应该多鼓励孩子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从多问一个“why”开始。
Ami 以他儿子洗澡为例,说儿子 7 岁还不爱洗澡,每天洗澡都要问“为什么洗澡”,“因为不洗澡不卫生会生病”;“为什么不能生病?”“因为生了病不能上学”;“不上学挺好呀,为什么必须要上学?”……这样的问答每天都会持续 20 多分钟,Ami 始终会耐心回答下去,直到最后孩子自己都不耐烦了,只好乖乖去洗澡。
但 Ami 认为问答的开展比洗澡这件事更重要,并乐于在各种场景下去引发孩子的质疑。Ami 评论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具有“质疑”传统的国度,《孟子》就是一部通过质疑古代君王和激烈辩论治国之道而著称的经典。
但现代中国人相比古代中国人更聪明了,却比古人缺少了质疑精神,在演讲结束时,他再次鼓励中国听众们一定要“Always ask why(好奇心永驻)”。
03
一诺眼中的创新教育
一诺则分享了她在开办一土的过程中对“创新”的一些认识,她认为大家对培养“创新”有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创新学校需要有高大上的硬件设施,或者多么先进的课程体系或教学方法,却恰恰忽视了培养“创新”的对象 — 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感受。
▲ 一诺在分享,屏幕上是她儿子的画
大家习惯于用书山题海和无数的课外兴趣班去塞满孩子们的空余时间,但其实孩子们只需要一张桌子的空间、几张白纸、几只彩笔等简单的材料和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块可支配时间,就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展示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
▲ 一诺家的孩子们在制作海盗船。
▲ 一诺大儿子创作的画。
一诺坦言自己曾经作为一名菜鸟父母,也像很多人一样对教育充满了焦虑,看着周围的人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自己同样无法免俗地给孩子报了许多班。
但她渐渐发现机构所能提供的课程和时间是非常结构化、程序化的,孩子可能刚刚热身完准备全身心投入的时候,课程往往已快结束,接着去赶下一个班。大人孩子都疲于应付,孩子也没有呈现出想要的状态。
后来,一诺决定停掉周末所有的课外班,把时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去户外或在家中自由玩耍,而她的三个宝贝往往也能自得其乐地享受一整天,创造出很多极富想象力的作品。
人类大脑思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理性思考(rational)和直觉(intuitive)。近现代的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对理性思考的训练培养和精细评价,比如对所有孩子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要求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年内要达到某一个标准,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
而这样的评价体系会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早早地丧失了感受美好生活和发现不同的直觉。遗憾的是,创新恰恰需要人类这种体验美好、发现不同的敏锐直觉。
在与听众问答互动时,一诺借着现场提出的问题重点谈到当下我们的整体教育环境对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并不友好。
从更深层次角度说,前面 Ami 提到的探索不同、放空自我、勇于冒险和质疑都需要孩子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做为前提,当他们被爱护、被支持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和实践。
因此,作为孩子们最重要的支持者 — 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每天真诚而深情地望着 TA,大声说出“宝贝,我爱你!”。这恰恰是我们中国父母最欠缺的。
04
个人观后感
通过 Ami 的分享,我深刻感受到一土学校与犹太教育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 A. 一个让孩子们身心充分舒展的学校。
孩子们上课不必端端正正地坐直听讲,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认为舒服但不影响他人的方式听课。在课堂上,孩子们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有时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即兴调整授课内容,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语文课上成了戏剧课,数学课上成了折纸课,英语课上成体育课或音乐课等等,最大程度地抓住每个孩子的兴趣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
▲ 好奇的小土豆们在研究什么?图片来自姚浩老师晨犀记录。
▍B. 鼓励孩子们尽情探索。
这学期我女儿班上的科学项目课主题是“陆地栖息地”,课程的展开就从探索他们本学期搬入的新校园开始,从教室到楼道,一直到校内花园的各个角落去探寻各种动植物,由此展开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的探究和对比实验,形成科学日记。
就这样通过深度融合这些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生活场景,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应用的体验。
▲ 一土科学项目课,图片来自科学课王老师晨犀记录。
▍C. 给孩子们家一般温暖幸福的感觉。
因为这里有幸福的老师,他们完全是基于对教育对孩子的热爱而走到一土,而学校对老师也完全基于信任进行管理,老师可以掌控自己的课堂充分施展自己的教育方法。更难得的是,在一土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课题项目在教学中精进,巧妙而不动声色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点,育人于无痕。
如一诺所说,全社会创新环境的营造其实在于我们每一个家长的选择,创新也一定是在合适的土壤中自下而上、自然而然地出现。我想一土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最充分的爱与支持,最终会帮助他们大胆地去质疑、去冒险、去探索未知,这里就是我为女儿做出的选择。
“一土一路”分享会
主题: 走进栖息地 — 一土学校“一土一路”研学项目分享会
时间:2019 年 5 月 18 日(星期六)下午14:00-16:30
地点:朝阳区安贞西里4区17号楼北京BISS国际学校小剧场(导航搜索:北京BISS国际学校)
活动流程:
14:00-14:30 签到入场
14:30-15:15 ”一土一路”研学营主题分享
15:15-16:00 老师/家长/孩子圆桌论坛:我在“一土一路”的成长
16:00-16:30 Q&A
报名方式:
活动对公众开放,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付费 30 元报名来到现场,来不了现场的朋友们可扫二维码看线上直播 : )
(注:本次活动收取30元/人的茶点费,大小同价,儿童名额有限。由于场地安排等原因,报名成功之后,不接受退费,如因故不能前来,请自行转让。)
▲ 扫二维码,可看“一土一路”分享会直播(有回放)。
“如何‘培养下一代创新者’?”直播回放二维码:
▲ 扫码可免费观看本次对谈回放。
招生探校
▼滑动了解详情
『北京安贞校区』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2.5-11岁
年级包含:幼儿园-6年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四区17号
电话:010-53654007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扫码进入咨询群
『广州校区』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6-8岁
年级包含:1-3 年级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 23 号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电话:13697428530(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扫码进入探校通道
『硅谷校区』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4.75-11岁
年级包含: 幼儿园-6年级
地址:
4000 Middlefield Rd., Palo Alto, CA94303
网址:https://www.imagination-school.org/
电话:1(650)460-8940 (当地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7:00)
▼滑动了解详情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3-18岁
年级包含: 幼儿园-12年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四区17号
电话:010-64433151(周一至周五 8:00-17:00)
▲扫码进入BISS咨询群
▼滑动了解详情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12-18岁
年级包含: 7-12年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夏家园22号一土空间
联系方式:4001031411
实地访社:
▲扫码预约探社活动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奴隶社会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