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读书 | 养孩子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4-20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英国心理治疗师费丽帕·佩里写了本书,书名叫“一本你希望你的父母曾经读过的书(如果你读了它你的孩子会很高兴)”。费丽帕认为,做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讲睡前故事、看成绩单、关注孩子的饮食或玩伴,而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不是一个我们做对了或者毁掉了的工程,也不是我们要去完成的家务,而是我们要去跟他相处的人。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他们要去珍视、去关心和应对的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他们跟孩子的关系。育儿的核心是你跟孩子的关系。如果人是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会支撑、培育孩子,但也可能会抑制孩子的成长。育儿书往往聚焦于孩子、孩子、孩子,但是孩子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是家庭的一部分、社区的一部分。带孩子不是一种家务、一种义务或者有各种诀窍的事情,而是一种需要去投入精力的事情。

《一本你希望你的父母曾经读过的书》封面

佩里的女儿已经二十来岁了。她对亲子关系最深刻的感悟发生在她12岁的时候。她说:“我12岁的时候,我爸妈的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回答说没有。我爸爸听到了,他很生气。说我的童年很美好,我童年的时候很快乐。父母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以致有时他们会训斥他们去快乐。我爸爸错过了一个跟孩子交心的机会。客人走之后,他本可以问问我的感受,他会发现我的回答并不是对他的攻击。理解和确证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非常珍贵。这不是说要大人放弃他们的观点,爸爸经历过二战,目睹过可怕的场面,他会认为我的童年很美好。但这不该妨碍他帮助我讲述我的感受,并努力从我的视角看问题。

《小爸妈》剧照

佩里说,父母要花时间聆听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对他们的感受不加理会,听取孩子的感受不仅会让他们成为更快乐、调整得更好的孩子,而且从长远来说,也更省时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好人,但他们经常不去了解他们的孩子,导致太多东西被隐藏起来。孩子应该知道,他们可以表现和分享他们的感受,他们受到了认真对待。床底下的怪兽并不愚蠢,那是孩子在告诉父母,他们想让父母跟自己更贴近。父母往往擅长关心孩子的未来,关心能为他们创造什么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当下的陪伴,去观察、理解和接受他们的现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他跟父母之间的纽带有多结实。

《小别离》剧照

从孩子出生之后起,父母就应该聆听、观察和回应他们,像你影响他一样,让他影响你。最快乐的父母是开放、愿意向自己的孩子学习的父母,通过吸收孩子的观点来拓展自己的观点。孩子的人格和观点受到尊重的话,他就能学会尊重他人。他们会认识到,存在不止一种看待和体验事物的方式。

假如你陪孩子在游乐场玩,他对你说:“我们从来不出来玩。”你会忍不住说:“瞎说!我们上周还去了乐高乐园。”但如果你发现了你圣人的一面,你会说:“你好像有点觉得无聊。你想干点啥?”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和理解。他也许会说:“我想再去一趟乐高乐园。孩子跟大人对某个环境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不可以无视他们的感受。当我们的感受受到考虑和确证时,这有助于我们的自尊。

《绝望主妇》剧照

为了培养好跟孩子的关系,家长需要检视自己是怎么被养大的,“不然我们就是在对自己的过去做出反应,而不是响应孩子的现在。”一位妈妈说:“孩子一大早就惹我不高兴,因为他们很吵,而我只想安静地坐着喝咖啡。但第二天早上我端着咖啡坐着时,想起来我自己的妈妈也经常想自己待着喝咖啡,那时我就会感到不安全,就会为了引起她的注意而更吵闹。所以我就放下咖啡杯,去陪孩子。我们都更加开心了,虽然我有点犯困。

当你早上手忙脚乱地送孩子去上学,突然有一个说他最喜欢的玩具不见了,你会不会失控?佩里的建议是,要花时间安抚他,要用同理心,而不是去使用转移注意力或者操纵策略。“如果你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在他们需要时安抚他们,他们会慢慢学会把这种安抚加以内化,最终能够自己这样做。不要努力去解决或者防范孩子的负面情绪,而是要去接受它,这既让他们的感受变得合理,又能形成更深厚的父子或母子关系。比如,如果你对自己的配偶说,你这一天很不顺,而他们的反应是不理会、转移注意力或帮你解决你的感受,是不是都没什么帮助?对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需要聆听和安抚,而不是解决和无视。

《小爸爸》剧照

如何跟孩子讲道理?佩里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指南。她说,要说我如何如何,而不是你如何如何。在配偶吵架时,不要说“你从不洗碗”,而是说“我不喜欢回到家里,看到一池子脏盘子”。跟孩子说话也可以以“我”开头。我们总是对孩子说,“行啦,天冷了,回家吃饭去”,这样孩子就有理由回答说他们不冷或者他们不饿。家长可以这样说:“我们再玩五分钟,然后我们就回家,因为我觉得又冷又饿。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你不要对他说“不去上学的话,将来你就只能去肉联厂上班了”,而是说“你不想上学的时候,我就有点担心你。”佩里说,青少年在经历复杂的发育变化,需要爱心加界限以及父母的乐观精神,相信他们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拎包的态度】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阅读38627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