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的离婚率高达48.3%。
喜欢是门玄学。身边的人看久了,总觉得不像真爱。
每个社畜也有同样的烦恼:
现在的工作真特么不喜欢,我该怎么办?
所以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离婚&辞职的。
LinkedIn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超过4年才换,80后3年半,90后直接断崖式下降,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而谈及辞职理由,更是五花八门。
文艺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搞笑版的“回家炒股”。
狗粮版的“辞职拍婚纱照,为啥?因为老婆最重要”。
但说白了,千言万语汇聚起来不就一条:这工作,我!不!喜!欢!
可是,“真爱”这事儿靠谱吗?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李莎拉。
你以为你喜欢的
就是你喜欢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文学和偶像剧的流行,现代人把“真爱”捧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
恋爱如是,工作亦如是。
根据《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在选择工作时,自我兴趣这一因素在90后中占比21%,而在80后中则仅有12%。
主流的观点是:不喜欢的工作,干起来也不会开心,哪来的动力去成长,去深耕?
就像对一个人没有了荷尔蒙,你只想赶紧单身。
的确有live for love(为爱而活)的幸运儿毅然决然杀入了自己喜欢的领域。
去年毕业的95后小芸就是其中之一。小芸本科学习酒店管理,平常最喜欢的就是看剧,英美剧、日韩剧、泰剧,统统不挑。
围观微博、逛论坛、上豆瓣、刷知乎都是日常操作,被室友称为“重度网瘾少女”,自称没有她赶不上的热点,吃不到的瓜。
爱好吃瓜,自觉天生为热点而生的小芸放弃本专业,进了一家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岗。
本以为自己会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没想到这工作和她想象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复制、粘贴热点成了日常,搬运、加工文章,排版,检查错别字几乎成为了工作的全部。
再加上公司新媒体粉丝少的可怜,小芸对这份工作一点也提不起兴趣。
本来想着忍忍就好,刚刚入职不会给自己大任务,过几个月肯定能有机会原创。
好不容易等来了原创的机会,每天接触的内容也都是以前喜欢吃瓜的内容,可是围观吃瓜和自己写完全不是一回事。
天天泡在热搜中追逐热点,小芸渐渐觉得自己就是“热搜”材料加工器。
原先觉得新鲜有趣的料原来都是这样拼凑加工出来的,以往吃瓜的热情很快就凉了半截,心灰意冷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
“高薪不喜欢”与“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
其中蔡康永的发言正好印证了小芸的案例。
蔡康永老师认为“喜欢”不是选择工作的标准,
因为人很难知道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
你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觉得,用喜欢不喜欢来选择工作,对90%的人来讲,挺危险的。
因为恐怕,你以为你喜欢的事情,你去做了以后会发现,你没那么喜欢。
你以为你喜欢的就是你喜欢的了?
这句绕口令有点难理解,换个说法比较好懂:
你以为你喜欢的就能喜欢一辈子了?
不喜欢的工作
就一定干不好吗
或许我们这么执着于喜欢,是有因可循的。
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的:真爱即正义。出轨不对,但出轨的对象如果是真爱,正房通常都会被塑造成阻挠真爱面目狰狞的反派。
Find your passion!(找到你的兴趣点!)
这样的话大概是各种商业奇才、业界大佬们分享自己走向人生巅峰时总会提到的金句,也被众多朝圣者奉为圭臬。
听得多了,久了,找不到passion你就是个将就的loser,感觉都抬不起头来。
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抱着满腔热情认为,只有从事“本命工作”才是令自己满意的职业道路。
嗯!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上天赐予我的,独一无二的passion,然后剩下的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好起来。
我的激情、兴趣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就像是被埋藏的宝藏,我要做的就是唤醒它、找到它!
但是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PaulO’ Keefe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发现:
这种兴趣论Finding your one true passion(找到你唯一的兴趣点)在实验中站不住脚。
在实验中,研究者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两组研究对象各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并让每个小组成员都阅读一篇和其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
不出意料,两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非常享受阅读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
然而当他们交换文章时,研究者们有了一个发现:
那些认为“人人都有一个潜在的兴趣点”的实验对象,对学习不熟悉领域的文章并不怎么感兴趣;
而那些认为人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许多兴趣点和激情所在的实验对象,则更愿意学习研究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文章。
这说明了什么呢?
兴趣从来不是零和游戏,增加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并不必然减少对另一领域的感兴趣程度。
思维才是决定你是否能接受并变得擅长某个新事物的关键因素。
工作也是一样。
抛弃固定思维
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
上文中这两种人,其实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们与生俱来某种兴趣,并且这种兴趣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所以持续探索、寻找自己的其他兴趣毫无必要,他们更倾向于找到那个“本命工作”。要是现在的工作不够喜欢,那就辞!
但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愿意相信,兴趣是可发展、培养的。
所以,即使你对某一领域有着极强的兴趣和激情,也不会阻挡你追求其他新鲜事物。
你对工作的感兴趣程度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成就感的上升而增多的。
慢慢地,你就成为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才。
要是现在的工作不喜欢怎么办?那就再学学,再干干。
这事儿也体现在恋爱上。
“灵魂伴侣”到底是天生注定的那唯一一个?
还是日久真能生情,可以通过双方调整逐步发展成为彼此的唯一?
“天生注定”派理所当然地认为你这一生需要寻找特别的那个TA。
一次约会没被对方惊艳到就赶紧偃旗息鼓,转换目标,暗暗告诉自己TA不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内心OS是:
好吧,这次约会也还不错,可是TA并不能让我感到,对了,就是TA了。
“日久生情”派则在有了第一次还不错的约会时告诉自己:
我还有很多可以继续了解TA的地方。可能需要些时间,那就期待下一次、再下一次的约会。
这种期待就成为了继续接触、发展的动因。(找到至今单身的原因了!)
“成长型思维”的人们从来没期待“水到渠成”的好事砸在自己的头上。
他们知道,在发展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困难存在。
所以,当他们在追寻理想,找寻工作激情或是约会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畏困难,解决困难再前行。
因为他们知道,遇到困难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不是你放弃、另寻出路的退堂鼓。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现在的工作不喜欢,你会怎么办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YGHwKBEges
https://medium.com/s/story/the-truth-about-finding-a-satisfying-career-d2314d321403
奇葩说第五季第七期
LinkedIn领英《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
易观智库《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2014》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李莎拉。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LinkedIn中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LinkedIn中国公众号所有。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